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排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科学探究六步骤”这样复杂的科技哲学思想。同时,拍摄、剪辑、脚本创作又是对科学探究六步骤的表达和分享。最后,孩子们的探究过程和成果会真实地体现在他们完成的作品中。夏令营的结业典礼是“我们科学微电影首映式”,当学生家长和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科学微电影首映时,无不流出激动的泪水。这也许是孩子们的人生中,第一次攻克没有标准答案的“科学难题”获得的成功!
6、杨博:看来,科学微电影的核心是要学习科学思维,其次才是拍电影。不知道的孩子,会以为你们是训练演戏当明星的。有没有发生过这种误会呢?
姜:这种误会也是有的。去年的科学微电影夏令营里来了一位“女科学家”,她是从英国报名飞来香港的,她叫傅祉润,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副主任”。来了之后她才发现我们不是拍电影的,而是做科学研究的。她起初有点失望,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真的在“科学微电影界”一举成名了!她和其他两个孩子完成的科学微电影《皮包壳的树棲蜗牛》,在一个月内的播放次数达到了138万次,获得投票13万张,成为第五届全国科学影像节获得点播和票数最高的作品。“副主任”让替她领奖的同学对记者说:“感谢蜗牛、感谢队友、感谢神奇的大自然、感谢科学微电影!”
7、杨博:要带学生做科学研究,选题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找到好的研究题目?
姜:大自然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袖子里总能抖出千奇百怪的东西来,花鸟鱼虫,无奇不有。一旦把孩子们带到自然中,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与自然交朋友,这个朋友一定会比网络、比游戏更精彩。在我们举办过两年的科学微电影夏令营中,孩子们都交到了自然这个朋友,并且拜自然为老师。孩子们的科学探究选题有巴西红耳龟、非洲玛瑙螺、树栖蜗牛、中国壁虎、棒络新妇蜘蛛、横纹金珠、泛光红蝽、弹涂鱼、招潮蟹、梅氏多刺蚁等生物学选题,还有蝴蝶翅膀的仿生研究、山体坡面保护模型设计等工程类的选题。孩子们天生就是做科学家的,因为他们有一双好奇的眼睛。
8、杨博:科学微电影要求学生自己做,家长能帮助吗?
姜:青少年科学微电影从创立之初,我们明确了它是在老师或家长的协助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科学微电影活动特别鼓励家长的参与,家长来帮助孩子,与孩子一同完成探究活动。《漏斗高 手》是去年我们的一部获奖作品,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三个孩子、三个家庭的父母和祖父母全都参与到了关于漏斗蛛的研究中来,祖辈的爱、父辈的爱一起聚焦在孩子关注的“漏斗蛛”上,亲情在科学微电影作品中一览无余,多么难得的亲子活动啊!科学微电影不仅吸引了青少年,也吸引了青少年背后的每个家庭,不能不说青少年科学微电影的魅力无穷!
9、杨博:孩子们在夏令营中的学习、考察安排很紧凑,好像没时间洗衣服啊!孩子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
姜:我们拥有一个既热爱科学又热爱教育的专家团队,每三位学生配一个老师进行专业指导。香港夏天的天气较热,野外考察活动又多,孩子们每天都要换洗衣服。可从早到晚的学习课程,让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洗衣服。我们特意安排了义工妈妈来帮助孩子们洗衣服,早上收衣,送到洗衣店,晚上取回发给孩子。除正餐保证孩子们吃好吃饱外,我们还特别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特点,上下午的课程中间各安排一次加餐,以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
10、杨博:科学微电影夏令营与出国游学有何不同?
姜:科学微电影夏令营完全不同于出国游学。出国游学是一些教育机构带着孩子到国外的高等学府和旅游景点去参观学习,而科学微电影夏令营,则是要带着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电影拍摄、剪辑、脚本写作的方法,最后制作出一部8分钟的科学微电影作品。每天从早到晚都安排有课程内容学习或野外实习,晚上还要写出当天的“一步一脚印”的成功日记。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进行辅导,这是完全不同于那些出国游学团。在夏令营中,不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被激发了出来,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被激发了出来,在这种兴奋的探索学习氛围中,没有人愿意放弃,没有人松懈自己。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宾馆大堂看到野外考察归来的孩子们聚集起来,继续讨论实验、整理素材、创作各组的脚本、剪辑制作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