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姜冬梅博士,将参加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此期间,“青少年科学发现”微信平台将会为大家第一时间报道会场内外的新闻。
0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简称COP),我们常常用“联合国气候大会”这个简单的词汇来表述。这个大会不同于科学界的学术会议,不同于经济领域的商品交易会,不同于两国之间的领导人会晤和沟通,联合国气候大会是一个多国政府谈判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现场,一句话,这里主要进行的是“多边谈判”。这里产生的谈判成果就是公约、议定书、协议,往往会以国际法的形式对各国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各国在大会期间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有的国家还会申请一个活动场地,分享自己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政策与行动成果,这些场地就是我们常说的欧盟角、德国角、法国角、日本角、石油输出国组织角……各个“角”的装饰往往彰显区域或民族特色。大会期间,主会场谈判紧张热烈,各国的“角”活动也会如火如荼。
02
在中国角,经常可以和中国谈判代表团的顶级专家不期而遇。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观察”联合国气候大会,不妨守在中国角,等待你敬仰的专家或领导人出现。今天,中国角来了一个新明星,一台小朋们喜爱的机器人“小白”,它在门口走来走去,特别可爱。
03
如果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专家们排一个英雄榜的话,按照Lady first 的原则,我们可以先介绍巾帼英雄。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签订,当时刘滨、高云两位专家还是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20多年,两位专家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历程。“丁丁历险记”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吧?有位女专家的名字就叫“丁丁”呢!看她站在讲台前发言,特有范儿吧?还有清华大学专门做减排政策研究的王彦佳教授和顾阿伦副教授,她们为中国制定减排目标做了大量计算,40-45目标、60-65目标的诞生都和她们有关哟。感慨吧,战斗在气候谈判领域的女专家(女领
04
12月1日下午,中国角热闹非凡,全球各路“武林高手”云集,他们在期待清华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手举办的研讨会,有关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联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通过科学研究领域、民间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两国政府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外交真正的软实力。
05
何建坤教授亲自主持,来自清华和伯克利的三位专家分别阐述了两国各自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两国合作前景。清华大学腾飞副教授提出的“并不真实的困境”如同重磅炸弹,让与会代表震动。促进经济增长与迎战气候变化可以协同、可以双赢——这就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过去十来年的谈判中,美国代表团曾经坚决反对过的理论,事实证明,可持续发展才是必由之路。
06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苏伟司长、外交部高峰司长、人民大学邹冀教授、世界能源基金会林江先生,以及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教授等专家也来到中国角的边会现场,对中美合作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