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姜冬梅博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现场为您报道。
今日看点:
1.活跃的NGO
2.非洲绿色长城
3.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低碳课堂
01
不是只有中国才有长城,非洲朋友要横贯非洲大陆建起一道绿色长城呢!
02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非政府组织(NGO)永远是最活跃的力量。COP21的主会场外围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公共展区,来自世界各地的与环境保护、气候保护有关的NGO云集在这里。来到大门口,花花绿绿的“梅花桩”就像欢快的节日彩旗一般,地球娃娃也睁开了眼睛,咧着大嘴笑嘻嘻地欢迎你!骑警仍然不会放松警惕,但是竟然同意我们和骏马合影留念。门口橘红色的接待员在帮你找朋友,让我的耳边响起了小时候熟悉的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朋友,敬个礼呀,笑嘻嘻啊,握握手啊……”
03
你一定非常熟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标志——大熊猫,今天WWF的活动是教你学会低碳生活,教你用碳计算尺测量自己的碳排放。“大熊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我来抱抱熊猫宝宝,一只、两只……
04
为什么大家都来骑自行车?原来,骑自行车是低碳交通的最佳方法,NGO在倡导大家骑自行车。呵呵,咱中国人的“自行车生活方式”原来是全世界应该大力学习呢!道路自信,生活方式自信,坚持骑自行车吧!
05
南美的NGO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北美的NGO致力于低碳城市联盟,还有女权NGO倡导妇女在保护气候、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有兴趣环境保护的NGO真是数不胜数,他们在会场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