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才,水稻专家,1999年32岁的他从德国学成回国,成为当时中科院遗传所最年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回国15年来,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80多篇论文;申请40 多项专利,其中6 项PCT国际专利;他和育种家合作育成的设计型水稻新品种累积推广面积超过1000多万亩,新增稻谷 4.5亿多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0多亿元。


为什么要做水稻研究呢?储成才伯伯说:“没有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了。”

出生在安徽大别山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储伯伯,小学和初中是在大山里面上的。14岁上时,他考上了县里唯一的重点中学——岳西中学。这是他第一次进城,第一次见到公路和汽车。他对城市的向往可想而知,心中的理想哪怕是做一名环卫工,能来到城市生活就知足了。一直到他上大学,才走出了大山。大学毕业时,他跟大多数人一样报考了研究生。硕士毕业,他留在河南师范大学工作。

这时,他总有一种这18年什么也没学到的感觉,就下决心到中国科学院来学点真本事。1991年,储伯伯来到了遗传所学习。在这里,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和很多优秀的同学为伍,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知道了设立目标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1993年储伯伯到德国留学,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


为了一句承诺,储成才伯伯回到了国内。

1997年遗传所的陈受宜所长想让他回国到所里工作。刚刚拿了博士学位,他还不想回国,说两年后再回来。两年时间一到,1999年储伯伯背着包就回来了,啥也不为,就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

33岁,储伯伯成了当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别人都叫他“娃娃”教授。

回想走过的路,拥有梦想和设定高的目标,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跟自己一样的孩子拥有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储伯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一直在努力地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为此,他获得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益海嘉里优秀导师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引导的。储伯伯建议小朋友们:一要用心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勤思考。二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三是要设定目标,目标应该是要通过不停的努力,跳起来才有可能够着的那个点。记住三个关键词:不停努力,跳起来,有可能够着。四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说到做到的执行力,不把任务拖欠到明天,不因困难而退缩,也不因挫折而气馁。五是学会推销自己,要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并让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原载于《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