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兴奋的环节莫过于颁奖典礼了。每次参加ISEF,我最期盼的环节就是颁奖,在3000人的会场内听听掌声雷动、听欢呼如潮,分享获奖者的快乐,感受天道酬勤的幸福。”

“我刚刚去撒了泡尿,你们就投票了,我反对!投票无效!这是我听过的最爆笑的评委发言。”
 
“这组同学最感人的是,因为ISEF只给了两个参赛名额,所以他们小组的第三位同学没有机会作为正式代表参赛,他作为观察员默默地继续帮助项目完成参赛。”

这些都是来自刚刚在美国洛杉矶结束的,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青少年科学竞赛——2017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简称Intel ISEF)的精彩瞬间。作为本届大赛的评委、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跟记者谈起比赛,显得十分兴奋。

近10年来Intel ISEF在洛杉矶举行了三次,作为来自中国的资深评委,姜冬梅博士也在2011年、2014年、2017年三次来到洛杉矶参加评审,她不仅和洛杉矶有缘,更和Intel ISEF结下了不解之缘。

洛杉矶会议中心,2017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会场(第二张照片,请横过来观看

2017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年,有来自全球75个国家的1800名选手。中国分为很多个赛区参加比赛,大陆的几个赛区常常集体出发,称为“中国队”。此外,还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几个赛区,每年也都会派队参赛。

华夏子孙虽然在现代科学研究上起步晚,但是近年来在科学教育方面大力推动,全球的华夏子孙在各种国际青少年科学赛事上崭露头角,黑头发、黄皮肤的获奖比例越来越高。两岸四地选手每年总会在lSEF上相逢!希望以后我们能在自己的家乡团聚,而不是美国。

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

“最令人兴奋的环节莫过于颁奖典礼了。每次参加ISEF,我最期盼的环节就是颁奖,在3000人的会场内听听掌声雷动、听欢呼如潮,分享获奖者的快乐,感受天道酬勤的幸福。”一说起颁奖典礼的场景时,姜博士就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   

一旦听到主持人喊出“中国”两字,不管是“中国上海”“中国北京”“中国广州”,还是“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姜博士一定会从椅子上跳起来,发出各种高音,拍照、鼓掌,弄出各种响动,表示她的祝贺和开心!
 
原来,在ISEF的颁奖典礼上,选手和他们的老师以及评委们,大家都不需要端着,不需要假装矜持,只需要是尽情享受获奖的快乐!

紧张有序的评审环节

“我刚刚去撒了泡尿,你们就投票了,我反对!投票无效!这是我听过的最爆笑的评委发言。”
 
“我再重申一遍,环境科学组的学科最佳应该是一个Science项目,而不是Engineering项目。”这是我们组肥美的重量级‘女杀手’的经典霸气发言。”
 
如果不是环境科学组评委姜博士的剧透,我们还真是没有机会领略ISEF评审环节是不仅有严谨、紧张的一面,还有如此幽默、民主的一面。

除了1800名参赛选手,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现场还有22个学科组的1000多名评委,包括十来位诺贝尔奖、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在大赛期间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每位Intel ISEF评委必须拥有相关专业的学位,并且有6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经验。
 

“我所在的环境科学组有55名评委,两位学科组的主席只有组织评审的资格,没有面试和投票的资格。不过,今年环境科学评审组上演了‘团队作战’的大戏,竟然有父女同台、夫妻同台、师生同台评审的佳话。”姜博士如是说。 


“所有ISEF的评委都是Volunteer,同台做志愿服务,可谓是西方国家推崇‘科学普及’、推崇‘义工服务’的明证。不过,评审毕竟是评审,组织者还是应该注意一下团队评审可能潜在的不公平因素。”

最紧张的环节是评审,参赛选手们紧张,评委们更紧张。参赛选手的现场演讲至关重要,不仅要给面试的评委讲清楚,还要让评委“印象深刻”。评委们各自带着“深刻印象”回到学科组去讨论,面临的是比参赛选手们惨烈得多的辩论。那些最终获奖的项目实在应该感谢这些素不相识的评委们,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举手投票,而是要为自己看中的项目据理力争。评审组里没有权威,所以讨论分外激烈,时间也格外漫长。为了哪个项目应该获得一等奖甚至学科最佳,评委们之间的战斗往往要持续2个小时以上。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刚到洛杉矶的第一天,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就接到澳门培正中学刘老师的信息,告诉我孩子们很紧张,缺乏信心,让我最好能够见一下孩子们,给他们打打气。早上9点半,我敲开他们的房门,他们已经在训练答辩了。海报贴在墙上,床上还有当地同学的视频指导。”

 

“这组同学最感人的是,因为ISEF只给了两个参赛名额,所以他们小组的第三位同学没有机会作为正式代表参赛,他作为观察员默默地继续帮助项目完成参赛。”

澳门培正中学的同学在比赛时,定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和评委分享他们的项目,在随后的颁奖典礼上,他们两次登上了领奖台!他们先后获得了环境工程类三等奖和中国科协主席奖。这组同学真实地演绎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神奇过程!

中国选手再创佳绩

在本届大赛上,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的参赛选手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获得奖项

1. 来自上海市上海中学的魏洵婧,凭借《恒温热源上方气流的形态和烟颗粒疏密条纹成因的研究》,荣获天文与物理类一等奖;

2. 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培正中学的梁竣皓、何乔轩、何旻骏,凭借《Smart Pleco,多功能水质环保无人船》,荣获环境工程类三等奖;

3. 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保良局颜宝玲书院的梁镈谦、程宇轩、陈景伦,凭借《吸油海绵宝宝》,荣获地球与环境科学类三等奖;

4. 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施则威, 凭借《人体平衡频谱解析及平衡检测仪研制》,荣获生物工程类四等奖;

5.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美国学校的Aristomenes Tambakis, 凭借《PRT-6:一种新型假肢替代技术》,荣获生物工程类四等奖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奖学金;

6. 来自广东珠海市第一中学的李晨天,凭借《一种基于误差检测和末端动态数据分析技术的数字光学开关》,荣获嵌入式系统类四等奖;

7. 来自上海包玉刚实验中学的黄河,凭借《基于OpenWRT与Linux CentOS构建智能云DNS系统的实现方法》,荣获ACM国际计算机协会专项奖;

8. 来自广东省实验中学的黎世伦,凭借《毛细效应漂浮问题引出的一类凸曲线》,荣获美国数学学会荣誉奖;

9. 来自香港圣公会李炳中学的高辰霖、吴家琪、李佩珊,凭借《航空螺母紧固力监察介子》,荣获Arconic基金会一等奖;

10.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王瑜亮、周元恒,凭借《基于非视觉效应的可穿戴LED眼罩对睡眠促进研究》,荣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荣誉奖。

2017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Intel ISEF)已圆满地落下了帷幕,许多优秀的中国参赛选手走上了这个举世瞩目的领奖台,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期待2018 Intel ISEF,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