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在“蓝鲸营长“姜冬梅博士的带领下,一行20多人来到河南信阳董寨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绿色营”活动。为期5天的野营生活,辅导老师们将一群小学生引领到生动鲜活的大自然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设计巧妙的科技环保活动。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活动是“大自然的诗歌”。
清晨4点,孩子们从睡梦中被叫醒。为什么这么早就起床?因为老师要带孩子们上山去听鸟鸣、听小溪唱歌儿、听树林哗哗的声音。保护区的鸟类专家张晓峰老师说,第一声鸟鸣是在4点半,所以大家必须在4点半之前赶到山顶。
听,这是噪鹃的声音,像发报机一样会发出“嘟,嘟嘟,嘟嘟嘟”的声音。
这是松鸭,会像老人咳嗽一样发出“咳,咳咳”的叫声,很难听,但是却很沧桑。
四声杜鹃的叫声响亮清晰,这是告诉你粮食成熟了。
这是黄腹山雀,这是画眉......
孩子们侧耳倾听,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了任何一种鸟叫声。
听完了鸟叫,大家一路下山。潺潺的小溪就在脚边,配合着孩子们轻快的脚步,唱着欢快的歌儿;一阵微风吹来,身边的小树林发出哗哗的声音,似乎在为孩子们演奏一场音乐会;路边各色的野花,星星点点,不时地摇晃一下脑袋,似乎在向孩子们招手。
到了山下,小波一家正在做饭。趁着饭还没有做好,师生们就先来上一节课——大自然的诗歌吧!
老师们坐在孩子身边,大家共同回忆,这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哪些是可以写进我们的诗歌的。孩子们时而低头凝思,时而满面笑容,时而细声交谈,时而快意疾书......
当年的辅导老师郝青,入读河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担任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新媒体部主任
当年的辅导老师李然,1年后获得首批“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获得十佳中的最佳
当年的辅导老师刘明辉,5年后攻读了南开大学政治历史专业博士,毕业后成为省领导秘书
当年的辅导老师翟莹,2年后入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4年后担任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的机要秘书
写诗,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也从来没有写过诗,但此时此刻,一句句优美的诗歌开始在他们心里流淌。
看这个小男孩侯童正在和王梓涵悄悄地说什么呢?肯定已经有了美妙的诗句,令他们兴奋不已!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的脑海里有纯洁的真情,绚丽的色彩,奇妙的想象,从而谱写出最灵动的大自然的篇章。瞧!新诗已经诞生了......
......
诗歌创作是一件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心中无物、心中无情,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的诗作来。 在“大自然的诗歌”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听鸟儿鸣唱、听小溪潺潺、看蜘蛛结网、看蚂蚁搬家......孩子们通过用心地观察与体验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不仅提高了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真、善、美。在活动中,老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活动的引导者,让孩子在活动体验中有所感悟,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作灵感,并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通过笔尖流淌出来,尝试化作纯真、优美的诗句。
摄影:随队记者 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