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9日,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简称Intel ISEF)在美国匹兹堡市举行。来自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约1800名“科技未来之星”共襄盛会。中国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们参加了此次科学盛会。


中国代表队大合影留念

香港“青少年科学发现微电影夏令营”营员杨沐华和叶若言,从研究一种会缝叶子的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开始,一路走来过五关斩六将,作为香港队代表参加了这项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之美誉的青少年科学赛事。


香港代表队合影留念

科学探究犹如跳一曲优美的舞曲

5月14日一早,刚走进展馆,香港队就被记者盯上了。当选手们被问到“研究科学的感觉是怎样的?”,杨沐华同学给出了让记者惊讶不已的答案——像跳一曲优美的舞曲,人与自然相互认知、和谐相处。记者忍不住拉住我们的小伙子,来了一段探戈,这下轮到我们的小伙子难为情了。



布置展板、安全检查肯定是第一天的重头戏。Intel ISEF的各项检查都非常严格,一项一项做完,通过各个安全部门的审核,整整被较真儿了四个小时还多。“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会议的工作人员令人肃然起敬。






布置展板

第一天晚上照例是ISEF的传统“破冰”活动——换Pin,就是交换徽章。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的近2000多名参赛选手拿着各具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徽章相互交换,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世界之大、地球村之小、心灵相通之热切。挂着一脖子徽章,一看就是英雄联盟了。



各具特色的徽章

期待已久的开幕式

5月15日,一场全球最火爆的科学狂欢节——拉开了帷幕!场面巨大,气氛热烈,全世界最顶尖的青少年科学家欢聚一堂!




“第一次看到这个至少五十米宽的舞台,是在2004年,我的学生们第一次登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的领奖台。2018年,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孩子们第18次登上这个舞台!看着大屏幕上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作为一位在科学教育领域奋斗了25年的老师,心中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曾多次作为Intel ISEF大奖评委的环境科学博士、生物学教授、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谈起此次大赛时感慨地说。


参加2004第5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





参加2018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

走向世界的小蚂蚁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面向9-12年级(即初三至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竞赛学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 它为全球最优秀的小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提供了互相交流, 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

每位参赛选手都拿出了自己最大的热情介绍着自己的参赛作品。我们的蚂蚁小组杨沐华和叶若言的研究项目是《星系巢穴——关于亚洲缝叶蚁筑巢行为的研究》,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有文字和图片的介绍,还有生动引人的影像介绍。一只只橘红色的小蚂蚁犹如一只只小精灵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神奇,它们是如何缝制叶包的?它们的巢穴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公众们的驻足观看,并上前与之交谈,渴望更多地了解这种神奇的小生命。面对评委们地提问,沐华和若言更是自信满满,侃侃而谈,不仅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出去,更希望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点评,将自己的项目研究得更加深入!






向公众介绍自己的项目






接受评审问辩

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交流

令人兴奋地是,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各种重大科技奖获得者也来大赛做志愿者,他们现场和参赛选手进行分享和交流,这些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杨沐华和叶若言非常幸运地能够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artin Chalfie博士面对面地交流,“不要害怕去冒险,要敢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Martin Chalfie博士亲切地鼓励他们。


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artin Chalfie博士合影留念


Martin Chalfie博士签名留念

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颁奖典礼了。经过几天激烈地角逐,各个奖项花落谁家终于揭晓。美国匹兹堡,5月17日晚,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专项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杨沐华和叶若言同学的研究项目《星系巢穴——关于亚洲缝叶蚁筑巢行为的研究》获得SIGMA XI颁发的生命科学最佳团队项目二等奖,为香港队摘取首块奖牌。在随后的学科大奖颁奖典礼上,此项目获得动物学组学科大奖四等奖,为香港队再获一块奖牌!令人骄傲和自豪地是,在此次大赛上,中国代表队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可谓是大获全胜,满载而归,取得近10年来的最好成绩!


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杨沐华和叶若言同学的研究项目获得SIGMA XI颁发的生命科学最佳团队项目二等奖


杨沐华和叶若言同学的研究项目获得动物学组学科大奖四等奖

对于参赛选手来讲,ISEF是一次极度辛苦的高峰体验:享受参赛,享受分享,享受竞争,享受探索创新,享受勇攀高峰,享受科学无国界,享受为国争光,享受“事事我曾努力,胜负不必在我”......2018第69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回望过去69届大赛,一共有8位诺贝尔奖得主从ISEF出发,登堂入室,走进了科学殿堂。今年的ISEF选手距离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多久呢?回答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