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有着繁忙的码头、川流不息的人群……而关于香港的基础教育,内地人了解甚少。5月8日至14日,教育时报社和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共同举办了“河南省首届优秀教师(校长)赴香港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与研修,带给研修生们一波又一波的惊喜、赞叹与冲击。

本网站将分三期连载本届研修班领队张红梅的研修报告,让我们一起近距离来感受香港教育与内地的不同之处吧!

参与到胡兆炽中学的设计与科技课堂中

“这里的教育培养的是设计师、科学家,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在胡兆炽中学的设计与科技课堂上,研修生们的眼睛不够用了:这个设备没有见过,那个模型是什么,这名学生又是在设计啥……尽管老师和学生的普通话不是太标准,却挡不住与研修生们交流的热情。

胡兆炽中学创办于1975年,共有27个班,约800名学生,60位教师。这是一所典型的香港学校,面积很小,全校60位教师挤在一间大的办公室里,这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

与校长、副校长合影留念

“我们这个课程初中叫设计与科技,到高中阶段叫设计与应用科技。”校长招雄标介绍说。这门课程是胡兆炽中学的必修课,可以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课程通过不同的学与教的活动,如实验、个案研究、专题研习、实地考察、工作坊和参观展览,让学生发展及应用9个共通能力。

如学校正在试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透过不同的界面和方式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和效能。“主题式学习”是以课题生活化的情境贯穿,让学生运用材料及设备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研修生们被学生的科技作品所吸引

学校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不同的科技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加“创新科技嘉年华”“设计及创新科技博览”等。学校还推荐学生到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院上课。这些都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开发潜能、发展所长。

课堂上,学生正在用电脑设计一个模型。记者问一位女生,对这种工科的设计有没有觉得难?她说:“因为老师教得很生动,我们学起来也很容易。”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本次研修班的承办方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姜冬梅说:“目前我们正在胡兆炽中学开展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推广。”据了解,这个校本课程是学生通过一学年32次活动的学习,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就一个课题做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一部8分钟的科学微电影。

科学家是把论文写在纸上,而学生则把论文写到了屏幕上。这种以训练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技教育活动,才是科技教育的核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引人入胜的展板

目前在内地掀起的创客教育热潮,有些学校花很多钱去购买机器人、航模、3D打印机等设备。多次担任国际科技竞赛评委的姜冬梅提醒:“在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的评审规则上,明确告诫评委,要注意区分雕虫小技与科技创新的不同。创客教育可以从小制作起步,但是误把雕虫小技当作科技创新,这是科技创新教育上的大忌!”学校如何真正了解和掌握创客教育的内涵和核心,还需要我们下真功夫,需要向香港学习。

“中小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这次研修让我明白了‘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这科学探究六步骤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才可能去创新、去改变,去和世界接轨。”研修生耿素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