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时报》


7月21日至27日,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和教育时报社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河南省第二届优秀教师(校长)香港交流研修班。

在为期一周的研修过程中,研修生们走进大学、中小学,或参观,或访谈,或交流讨论,或听报告,亲身感受香港与内地不同的教育特质。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部分研修生把自己的体验、收获和感悟,用心形成文字。

今天刊发的是研修生们的收获与感悟的最后一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多元求真的香港教育吧!


多元求真的香港教育

7月21-27日,我有幸到香港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修,聆听了香港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参观了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收获颇丰。

从听专家讲座到学校实地走访,处处感受到香港教育最大特点是多元化。

一是办学主体多元化。公立学校在香港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是社会力量办学,有政府办的,有社会团体办的,还有宗教团体办的。

二是校本课程多元化。香港各所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教材具有针对性与灵活性,富有生活情趣,重在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

三是教师进修多元化。香港教师3年内有150个小时的专业进修时间,平均每1年有50个小时的进修学习。教师进修提升专业的安排却是多元的:可以通过成员互相帮助,可以参加各种研讨会,可以到其他学校交流参观,可以参加教统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可以是写篇小论文,还可以到大学去进修深造,等等。多种方式或形式的进修使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能使专业得以发展和提升。

香港的中小学校园普遍占地面积不大,但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营造,整个校园非常干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具有内敛、科学、实用和富有温馨的人情味的特点,香港学校的管理者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香港几乎没有纯粹的职业高中,但有职业教育和生活教育。他们的校园虽小,但却有许多专用教室,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在研修期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香港教育发展中的“求真性”。无论是在大学内听报告,还是参观三所中小学,都体现了一个“真”字。他们真实地谈到香港课改的现状,既让我们看到了香港课改所取得的成绩,也毫无遮掩地坦露了课改中的不足,求真务实的态度令人信服。

香港人口密集,道路并不宽畅,但交通秩序井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乱扔垃圾和口出秽言的现象,特别是香港市民较高的社会文明素质修养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时刻影响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