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公网

我的科创教育之路——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回忆这几年来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路,我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也因为我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成绩,让我获得了不少荣誉。这些成绩与荣誉的取得,我想是与我坚持了一条农村老师的科技创新教育的道路分不开——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2010年,我所在的学校配置了一批标准化课桌椅,用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低年级学生的课桌面存在“易污染、易损伤桌面”等问题,于是我便带领几个学生想到了设计《学生标准课桌贴》。这个作品除了解决课桌面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格式化”教育,达到保护视力,调整坐姿等目的,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赞扬。

这是我带领学生走上科技创新之路的起点。以前我觉得,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做的事情,是非常高大尚的事情。原来,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是科学,普通老师和学生同样能做得很好。

后来,我建立了学校的第一个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提出一些简单的探究课题,辅导学生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福寿螺是一个外来生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在我们本地,却经常有人进行收购,用来养殖龟鳖等生物。此外,我们当地还有一种草叫辣料草,能够作为生物农药的主要成份。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们结合这两个生物进行研究——如何把福寿螺变废为宝,如何进行生物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此项目过关斩将,最终获得2015年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方案类一等奖。原来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要留心,善于观察、我们都有一双科学家的眼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

2016年5月,池塘里一夜之间开满了鲜花的水葫芦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网友晒水葫芦花照片,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水葫芦的话题比比皆是。了解到这个环境问题,我和学生决定对“水葫芦”一探究竟。暑假,孩子们不顾水塘的臭气,坚持到水塘边观察,并捞起水葫芦植株到路边仔细测量。这时候,他们在水葫芦植株上发现了水黄蟮鱼及小螃蟹,原来水葫芦塘的水并没有让生物消失。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索精神与质疑的勇气,我想这就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目的——养成探索与质疑的精神。

三个孩子还通过上网和到图书馆查阅水葫芦的相关资料、请教科学老师、到水厂参观、进行水葫芦塘水的对比养殖实验等,以探究水葫芦暴发的原因及对生活的影响。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像“小科学家”一样真正的参与其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也是我努力践行的。我们用摄像机将整个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了科学微电影作品,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二等奖及第一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优秀作品提名奖。

在科技创新教育的道路上,我始终坚持“创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就如同曾国藩在《致吴竹书》所说的“天下大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我认为“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创新”教育是当下最重要的教育。但要把“创新”的理念贯注于学生,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做为一名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老师,通过关注身边的事和物,从小处下手、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教育成功的彼岸。


刘卫  小学高级教师,热心科技创新教育


《大公报》所开设的《薪火相传》栏目,旨在颂扬师生情谊、教学相长为主题,讲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故事,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者群体主要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科学家,以及在国际和内地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