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来源:大公网
苏翁在《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中曾经说过:“运用直观性原则要有很高的艺术,要了解学生的心灵和思想。”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在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过程中,陪伴着每一个特性不同的学生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牵引着慢蜗牛们走弯路、寻目标,即为践行此言。
近几年来,愈来愈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胆子大、有思想。当他们关注某件事情时,绝不轻易动摇,只是太专注,容易忽略一些不该忽略的事实、坚持一些不该坚持的坚持。再加上“独生子女”、“低龄化”的特点,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磨合期较长。
在探究“烟叶灭蚜之旅"的科学项目中,学生执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实验的浓度梯度,导致科学教室里的“3号双色茉莉”因浇水过多、过濒而险些死亡;小怡与小泰经常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做剪辑,一个操控鼠标、一个操控键盘的现象……令探究走了不少弯路。
或许是因为科学教师的职业本能,才能让我有极大的耐心,陪伴间感受着学生的兴趣所在,探究间培养了学生的直观体验。三月始、八月终,断断续续六个月中,历经探究活动的漫长、教学楼修建室内大型卫生间等安全问题的困扰,我们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打造了一个科学实践的学习通道──坚持以小泰、小怡、小文等几个四年级孩子的意愿为本,尊重他们用孩子的视野去关注喜爱的“双色茉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消灭蚜虫,并坦然面对所遇到的种种不妥与曲折;陪伴他们自主拍摄、剪辑,让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积累亲历体验、改变认知方式、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孩子们成功完成科学微电影作品时,我这个陪伴者、守护者的内心,是多么充盈而幸福啊!
学生眼中的“直观”与成人眼中的“直观”是存在着差距的,缩短这一距离的唯一途径,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对于我来说,蹲下身来,陪伴指导学生制作科学微电影作品,牵引着慢蜗牛走弯路、寻目标的指导过程,也正是“了解学生的心灵和思想”的过程。
回看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指导日记,点点滴滴都是我与孩子们互动的身影,字里行间都是我这个老师积蓄的喜悦——经历就是收获!小怡、小泰疲惫中“不累”、“还想继续”的表情与话语,他们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定与勇敢的精神,让我这个老师也备受鼓舞!
如斯,开心与喜悦之余,内心所有的感觉,都凝汇成一句话:无限风光,恰在曲径尽头!
作者:王春梅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旺泉小学科学教师
《大公报》所开设的《薪火相传》栏目,旨在颂扬师生情谊、教学相长为主题,讲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故事,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者群体主要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科学家,以及在国际和内地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