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来源:大公网
给我们上课的是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的首席讲师、首席摄影师、首席剪辑师梁晨昊老师。他和师生一起探讨和实践时光宝盒——摄像机,耐心教导老师和学生视频剪辑的技巧,在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探究六步骤——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基本的拍摄剪辑技术和科学探究方法掌握以后,同学们就要真刀实枪地进入实战了。
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一群孩子扛着摄像机对着一棵树、一朵花、一只蚂蚁兴趣盎然地拍摄着、专注地观察着、认真地记录着、兴奋地交谈着。这些小小摄影师就是科学微电影社团的成员,他们正在拍摄自己的科学微电影呢!
塑料袋在地底下埋藏几十年都不能降解,塑料袋污染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有没有一种吃塑料袋的生物呢?”胡张朕同学提出了疑问,并和小组成员开始了“吃塑料袋的怪物”的探究之旅。他们到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把目标对准了黄粉虫,每天用摄像机记录着黄粉虫吃塑料袋过程。
拍摄“汽车高温致死婴儿”时,赵巧老师带领着小组同学,寻求家长帮助。请家长把汽车开到学校,在教室外进行实验,测试太阳直射下汽车内的温度,边实验边拍摄。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孩子们不懈的努力,《汽车高温致死婴儿》最终荣获第13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一等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中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不能死读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是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拍摄制作科学微电影过程中,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又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不正是对“生活即教育”最好的诠释吗?
作者简介:蘧爱华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小学教师
《大公报》所开设的《薪火相传》栏目,旨在颂扬师生情谊、教学相长为主题,讲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故事,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者群体主要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科学家,以及在国际和内地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