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3日,在香港举办的第二期“人民出版社科技创新系列校本课程《科学微电影》两岸四地教师赴港交流研修班”圆满地拉下了帷幕!

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上海、河南等地的老师参加了此次研修交流,这是两岸四地教师第一次共同走上“科学微电影”的交流平台。毕业于台湾的高老师和陈老师说,下次一定让更多的台湾同行加入青少年科学微电影事业。

研修交流的7天时间里,选题、探究,拍摄、剪辑,创作、解说,老师们辛苦并快乐着! 

老师们3个人为一个小组,最终要制作出一部科学微电影短片!各位老师们如饥似渴地观察着、拍摄着、讨论着! 

教师研修交流的关键环节,是要让平日的“老师”亲身体验“学生”在科学微电影活动中的快乐、辛苦、困难,从而在青少年科学教育上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从“领导者”转变为“合作者”,从“传授者”转变为“探究者”。只有教师转变了,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探究能力和创新发现才能的学生。

在野外考察时,难免会遇到稀奇古怪的花草虫兽,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的专家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辨认植物的软件、查阅文献的方法和各种参考书籍,甚至请生物学专家远程在线指导。来自河南的贺老师说:“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及时与专家交流。现在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郑浩老师也来到研修交流现场,他用严谨准确、深入浅出的语言,从科学探究、影视拍摄、艺术欣赏等方面,用专业的眼光为大家深度剖析了《屋顶上的耳朵——镬耳屋》、《大自然的裁缝》、《生化结合治白蚁》、《无花果树上的传奇》、《走进破烂王》、《净水青云——水葫芦净污能力的探究》等科学微电影作品,使老师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当老师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拍摄、制作而成的微电影作品时,心里激动万分、感慨不已!他们似乎又找到学生时代的感觉了,萌发了孩子般的好奇心、科学家般的探索热情! 

两只奇特的天牛引起了澳门城市大学马老师的注意,于是《红领虎天牛哪儿去了?》诞生了。上海的陈老师负责拍摄、剪辑,马老师负责写脚本,河南的贺老师负责解说配音,经典的选题、默契的配合,使他们的作品独具“吸睛大法”,让大家看得意犹未尽。

澳门培正中学的老师不愧是来自“全国十佳科技学校”,他们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把握非常到位,从海边发现死鱼开始,深入探讨了香港海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实验设计合理,让观众不由得和他们一起担忧那些无助的小生命。值得赞叹的还不只是他们的作品,三位老师做完实验,竟然跑了很远的路去海边,把实验用的小鱼又放回了大海。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传达着我们对自然、对地球深深的爱!用爱去培养爱,是每部科学微电影蕴含的人文情怀。

7天的研修交流结束了,相聚虽然短暂,两岸四地的老师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忘不了一起上山拍虫,忘不了一起下海捉鱼,忘不了同窗共勉,忘不了熬夜剪辑,忘不了香港、澳门、台湾、上海、河南!让我们再次拥抱,今天洒泪告别,明天在青少年科学微电影的国际舞台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