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来源:大公网
这篇日记将我的思绪带到了2004年,那是在美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的日子。
辅导老师姜冬梅,带着我和两位队友郑嵩岳、杨平,以及我们的科学探究项目“杵状拇指是否与遗传有关?”来到了美国俄勒冈州。会场上,我们有幸见到诺贝尔奖得主,并有机会提问:“请问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而六位诺贝尔奖得主中,至少四位回答的都是:“坚持!”
这样的科学教育是会让人“上瘾”的。科学教育让我经历了一次“自己作为主角来认识这个世界”,现实却又让我重返各种应试环境中,急于看到成果的我也曾痛苦过。我的思维活跃,带着各种好奇心和创造力,却缓慢地前行着,试图突破一个个“记忆知识”的关卡。好在每一次快要放弃的时候,总是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鼓励。直至先后收到香港浸会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并且有高额的奖学金时,才让我更加确信科学教育的魅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正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所收集到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构建自己对这些信息的认知,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教会我们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像小小科学家一样思考,去发现、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
作者简介:耿洁 获得“玛丽·居里奖学金”,获得著名的工科顶级院校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
《大公报》所开设的《薪火相传》栏目,旨在颂扬师生情谊、教学相长为主题,讲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故事,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者群体主要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科学家,以及在国际和内地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