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公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到,在新人本主义哲学观点的启发下,一种新的学习和教育观念出现了。这一观念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标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通俗来说,就是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在教育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可谓是教育的完美境界。如何才能使受教育者达到其最佳状态呢?这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受教育者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动自身潜能,主动探究,或许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在香港“青少年科学发现微电影”夏令营中,我亲历了这一幕。

在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香港“青少年科学发现微电影”夏令营的营员们认真地观察,好奇地提出一个个问题;带着问题,他们展开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他们拟订各种方案,查找事实、搜集证据;在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之上,建立模型并进行解释;用摄像机的镜头记录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带着制作完成的科学微电影作品,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作品首映式,交流自己的科学探索经验。

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前所未有地投入。“帝国的交通”探究小组,为了观察蚂蚁世界的“交通秩序”,彻夜在野外观察;“极危物种长冠八歌”探究小组的成员外出观察时,不慎扭伤脚。虽然他只有10岁,但已懂得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忍着脚痛,一瘸一拐地行走几公里,他也不曾放弃每次外出观察拍摄的机会;“黄裙马蜂”探究小组为了近距离观察马蜂,不惧危险,全副武装。为了制作科学微电影,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每个营员,如同上足了发条,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完成影响深远的科学探究之旅。

图为科学微电影夏令营期间,“帝国的交通”、“极危物种长冠八哥”和“黄裙马蜂”探究小组正在进行科学探究及拍摄

教育的高峰体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情感的狂喜和理智的启示。当小营员们扛着摄像机外出考察进行拍摄时,绞尽脑汁制定各种方案把一个个困难解决,在通宵达旦地剪辑视频并最终看到自己制作的科学微电影进行展播时,他们热泪盈眶,这是情感的狂喜;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知晓了科学精神,知晓了科学探究,掌握并运用了“科学探究六步骤”,这是理智的启示。这种体验将是孩子一生中宝贵的财富,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可以如此优秀!

你或许会疑惑,是什么动机促使营员们在拍摄科学微电影时,能够如此专注地投入呢?马斯洛的答案是:“所有自我实现都有其坚信的目标和为之献身的事业。”寻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幸运的是,香港“青少年科学发现微电影”夏令营,帮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事业。

作者简介:巴利娜  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心理教师

《大公报》所开设的《薪火相传》栏目,旨在颂扬师生情谊、教学相长为主题,讲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故事,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者群体主要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科学家,以及在国际和内地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