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来源:大公网
韩愈的《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讲的是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纵然很多马有千里马之称,却因没有遇上伯乐而不能发挥奔走千里之才能。
此观点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辅导孩子做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深有感触:每个孩子都是一匹千里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争做伯乐,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慧眼识千里马!
为了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我在学校创建了“海之魅”科学微电影社团,带孩子们观察校园植物,观察楼梯工程,到林湖公园、旧城区以及江边等地进行多种科学探索活动。
今年4月底,教学楼前的两棵树上出现了大量蠕动的“毛毛虫”,它们身上带有几条鲜艳的色环。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一探究竟!
可是当他们来到树下,面对成群结队、蠕动的、带毛刺而多足的“软体”时,学生们着实感到恶心、恐怖,浑身上下不禁起满鸡皮疙瘩,致使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我来!”话音未落,一位小个子的男生拿起剪刀,快步走到树下,将附着“毛毛虫”的几片枝叶剪下,轻轻放入盒子里,这个男生瞬间就变为同学心目中的英雄了!当第一串“毛毛虫”放入盒子后,恐惧已悄悄散去,远处的学生慢慢围了过来,主动寻找更多的“毛毛虫”和结在叶子下的茧。接下来,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种“毛毛虫”是“红肩粉蝶”的幼虫,并制定了详细的探究计划,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这次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始,榜样的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克服了心理恐惧。
2016年,适逢初夏荔枝成熟的6月,几位学生到果园采摘荔枝时发现:有的荔枝果实上附着一个小而干瘪的“荔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于是他们开始了《果实的大小》项目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商量后,计划由石国翰同学担当摄影师的角色,黄奕超同学做果实研究的讲解。但是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并没有想像的顺利,于是他们决定互换角色。
石国翰发挥主持人的特长,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与总结,并查阅资料后,将果实解剖讲解得井井有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黄奕超颇有摄影师的风范,无论是远景、近景、特写各种场景的转换,还是推、拉、摇、移技巧的运用,都是颇有研究;为了更好地呈现果实成长的过程,黄奕超还在其他成员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制作了实验模型;黄羿侠同学则欣然承担了视频剪辑的工作,为了将各个镜头连接做得尽善尽美,也是煞费苦心。从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从拍摄到视频的剪辑等各个环节,同学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学生善于表达与交流,有的学生善于拍摄和剪辑,有的学生领导力较强,有的学生探索能力比较强。通过多维度的观察、多元化评价学生,我们将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优秀,都是一匹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石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做的是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与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索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
作者简介:陆丽莉 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教师
《大公报》所开设的《薪火相传》栏目,旨在颂扬师生情谊、教学相长为主题,讲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故事,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者群体主要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科学家,以及在国际和内地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