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的何跃洁老师把自己的体验、收获和感悟,用心形成了文字。
下午到太平山进行考察,大家一起坐着的士来到了太平山山顶,开始了我们的观察之旅。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的刘海鹏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科学微电影拍摄于香港,太平山山顶的环回道两边便处处是题材。果然不虚此行,一路上观察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动物,例如看到一只腿特别长的蜘蛛,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的梁晨昊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盲蛛,并讲解了它的生活习性。对此我并没有感到很意外,让我惊奇的是一些植物的叶子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圆球,老师解释说这是虫瘿,里面是虫子的卵,与香港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还有长满峭壁的地衣,五颜六色且深浅不一。不仅颜色是多样的,它长的地方也是千奇百怪的,峭壁上、树干上、平坦的地上等等。一路上我们还观察到了其它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
这次太平山之旅,我收获颇多,不仅美景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使我对科学微电影的选题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在海边的石头上看到了黑黑的石斛这种生物,任凭风吹雨打它也顽强地在石头上生长着,我曾试着去把它弄下来却徒劳无功。指导老师说这是一种共生现象,你们可以大胆地进行猜想:“为什么黏的那么紧,是不是可以做一种比502还要厉害的胶呢?”在这一天的考察中,我尝试比前一天考察时多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壁虎那么能喝雨水?它还能其他水吗?它吃什么呢?”
下午从中环码头坐船出发,30分钟左右就到了南丫岛的榕树湾。“行山”是人们到南丫岛的必选活动之一,沿着菠萝山向上走,一路上都是盛开的野花,我们认真地欣赏观察着。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我们还喝上了一碗清凉香甜的豆花,实在是一种享受啊!卖豆花的是一位老奶奶,今年84岁了,身体很硬朗,豆花是她自己做的,连豆子也是她自己种的!
理论学习之后,要开始真刀实枪地进入实战了,我们的作业是制作一部8分钟的科学微电影作品。我和小组的其他两位老师从选题到拍摄、从写脚本到挑选视频素材,从画面的转换到配乐、录制解说词,其中不免有争吵、有意见不符,但最终我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完成了作品,在研修班的作品首映式上进行了展播。
屏幕上作品的画面轻巧地转换着,我们小组的老师却是感慨万千。虽然我们的作品在拍摄、剪辑等技术和其它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我们像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样认真对待、努力学习、坚持不懈,经历千心万苦最终将作品制作出来。
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为每个研修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也对我们的作品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希望我们回到自己的学校,带领自己的学生将科学微电影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参加明年的“第三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争取夺得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