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2018年1月17日,在香港举办的第五期“人民出版社科技创新经典校本课程《科学发现影像课程》教师赴港交流研修班”圆满地拉下了帷幕!
科学发现影像课程,俗称科学微电影课程,是一项经典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是学生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一项科学探究项目,同时利用数码影像观察记录探究的全过程,最终剪辑完成一部5-8分钟的视频作品分享自己小组的科学发现成果。通俗来讲,就是学生把自己的科学论文写在屏幕上。
“通过几天的学习与交流,让我对科学微电影这份事业坚定了信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用摄像机拍摄记录下探究的整个过程,这是真实地在做科学,在做一件既实在又高大的事情,它必将开启科学教育的春天!”来自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航海西路小学的贾玮老师有感而发。
在7天的研修交流中,从拍摄方法到剪辑技巧的学习,从科学探究六步骤的体验到脚本的创作,从如何选题到怎样更好地克服探究过程中的困难,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的专家老师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内容。研修老师们一丝不苟、认真地学习,辛苦并快乐着!
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
晚上7:00—9:00,是科学微电影作品赏析的时间。想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科学微电影作品,在最初的学习阶段,观看大量的、成功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观看样片,老师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优秀的科学微电影应该具备的特征;体会到了科学探究是科学微电影的核心;领悟到了“透过镜头,放飞好奇”和“影像使科学更美丽”的内涵。也感受到了每一部成功的科学微电影作品,都是孩子和辅导老师辛勤与努力的结晶;每一部作品不仅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也为观众讲述了孩子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成长的点点滴滴!
大自然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总能从袖子中抖出各种神奇来!在野外考察、选定探究主题的过程中,老师们专注地观察、拍摄、热烈地讨论,似乎又寻回了儿时的好奇,迸发出了极大的科学探究热情!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航海西路小学的4位老师对一种奇怪的树产生了兴趣,这棵树上长满了圆圆的叶子,远远望去,像是穿了一件绿毛衣!是谁给树穿上了“绿毛衣”呢?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小学的岳老师和二七区优智外国语小学的李老师在太平山考察时,发现岩壁上、树上、栏杆上长了很多斑点,看起来有点像苔藓,有白色的、黑色的,有的看起来竟然像甲骨文,特别有趣!这到底什么呢?他们决定一探究竟!
从确定选题到第一部科学微电影作品的诞生,只有短短2天的时间,老师们也是拼了!下午6点钟左右,从野外考察回来,匆匆吃过晚饭,就赶往香港中央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充实自己的作品,并借阅了跟自己小组研究主题相关的书籍,回到酒店继续探究!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高质量的科学微电影作品,无论是挑选有价值的视频素材、写脚本、还是录制解说词、配乐等各个环节,老师们分工协作、各司其责、配合默契。
《地衣》小组的2位老师对作品更是精益求精。首映式的前天晚上一直奋战到深夜2点半才回去休息,真是精神可嘉!
在作品首映式上,展播了老师们有生以来的第一部科学微电影,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却凝结了他们一个星期的辛勤与汗水。屏幕上画面轻巧地切换着,老师们心中却是无比的激动与感慨,科学微电影将从这里扬帆起航!
为期一周的“人民出版社科技创新经典校本课程《科学发现影像课程》教师赴港交流研修班”虽然结束了,科学微电影的种子却在老师们的心中种下了。相信他们回到各自的学校,能够将科学微电影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成为自己学校科学教育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在亲历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自己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言传身教,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