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范承国老师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老师,2015年开始辅导学生拍摄制作科学微电影,学生的作品在国内外各类科学影像大赛上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有忧愁、有喜悦、也有感动,范承国老师用心形成了文字,与大家分享。
我叫范承国,现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名教师。
范承国老师
2015年开始参加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在我校开设的《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2016年,辅导的学生作品《南国的冷汗——回南天》在第一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荣获三等奖。2017年,辅导的学生作品《葱兰杀手——葱兰夜蛾的生命周期和防治》在第二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亨达”最佳观察与发现专项奖,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荣获一等奖。
http://v.qq.com/x/page/o0365gagi04.html
点击链接可观看视频
获奖的科学微电影作品
总结这两年的青少年科学辅导工作,我的内心感到五味杂陈,有忧愁也有欣喜。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让我感到忧愁的是,在拍摄制作科学微电影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进行科学探究了,但他们却不认为自己是在做科学探究,认为只有汽车、家用电器等高大上物品的制造和发明才是科学。殊不知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当你开始观察一只小蚂蚁、一只小蜗牛时,科学探究已经开始了。可见,学生的科学意识需要提高。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学生在学习过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在我校开设的《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后,对科学有了全面认识。特别是掌握了科学探究六步骤后,从提出问题到大胆地猜想,从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到利用各种办法搜集事实与证据,学生的探究变得越来越顺畅。
学生制作《南国的冷汗——回南天》作品的实验模型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拍摄制作《葱兰杀手——葱兰夜蛾的生命周期和防治》这一部作品时,肖文同学为了能够观察到葱兰夜蛾生命周期中的化蛹、变蛾、产卵、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计划与组织了1年的时间去观察。这一年的努力最终凝结成了一部8分钟的科学微电影短片,可这8分钟是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眠无休的观察和拍摄换来的。这样的坚持与执着,让我深受感动。目前我校师生在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带动下,形成了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学生观察拍摄葱兰夜蛾的生命周期
在拍摄科学微电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到选题要有多么好的创意、多么好的拍摄手法、多么炫的视频剪辑效果上,而我认为科学微电影的核心是科学,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到探究对象的本身,把被探究对象最真实、最直观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它的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完成《葱兰杀手——葱兰夜蛾的生命周期和防治》这一作品时,拍摄幼虫化蛹、蛹化蛾、蛾产卵、幼虫破壳而出的这些镜头,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没有用任何特殊手法去处理,而是把这些镜头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出来,但这也恰恰是最精彩的地方。就像地质学家李四光说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我想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才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
范承国老师辅导学生做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