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2018年11月24日,在香港举办的第九期“人民出版社科技创新经典校本课程《科学发现影像课程》教师赴港交流研修班”圆满拉上了帷幕!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广东、广西、河南的25位老师齐聚一堂,只为了同一个梦想——认认真真学习科学微电影,实实在在做科学创新教育。
什么是科学微电影
科学发现影像活动,简称“科学微电影”活动,是一项以STEM为理念的经典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此活动是学生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一项科学探究项目,同时利用数码影像拍摄记录探究的全过程,配合解说和音乐,最终剪辑完成一部5-8分钟的“科学发现影像作品”(A Discovery Video for Science)来分享自己小组的科学探究故事。换句话来讲,就是学生把自己的科学论文写在屏幕上。
学生通过参加科学微电影活动,不仅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还能提高表达交流、团结合作等各方面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抓住问题不放的精神。再加上科学微电影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喜爱。
1.学习分享科学微电影系列内容
从认识时光宝盒、掌握推拉摇移等基本拍摄技巧 ,到玩转神奇的魔术手、学会用剪辑软件把有价值的视频剪辑成一部完整的影片;从往届青少年科学微电影 优秀作品评析到科学微电影中要讲的三个故事;从认识科学微电影的核心——科学探究六步骤到如何训练“发现”的眼睛、如何克服制作微电影中的各种难题,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的专家老师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内容。老师们累并快乐着!
2.观察偶遇科学微电影明星大腕
香港太平山、南丫岛、梅窝、香港公园等,可以说是科学微电影的重要拍摄基地,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微电影作品从这里诞生。老师们野外考察时,不经意间遇到了许多科学微电影的明星大腕。
看!难道奥特曼也现身了吗?橘黄色的毛毛虫、硕大的大蚕蛾茧、披甲上阵的蜘蛛、肩膀上长刺的蝗虫、鲜艳亮丽的泛光红蝽、躲在壳里的寄居蟹、石鳖、木兰青凤蝶、鳞翅目幼虫等,正在上演着一部又一部大自然神奇的故事。
“透过镜头、放飞好奇”是科学微电影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运用摄像机的眼睛记录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捕捉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大大增加了科学探究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虽然正值冬季,老师们仍被香港极为丰富的物种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所折服。儿时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激发出来,他们如痴如醉地观察着、拍摄着。
夜里10点半,老师们还在微信群里讨论发现的各种虫虫,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一直耐心地和大家讨论交流到将近午夜12点。
3.分析案例 凤凰卫视郑浩点评科学微电影
每次科学微电影教师培训,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郑浩先生都会从不辞辛苦地赶来和大家分享与交流。他用严谨准确、深入浅出的语言,从科学探究、影视拍摄、艺术欣赏等方面,用专业的眼光为大家深度剖析了《寻蜻记》《泥融飞燕子 仲夏育雏忙》《拯救腐木——森林的诺亚方舟》《我还活着——双齿多刺蚁利用假死行为应对逆性环境探究》《狮舞岭南之人机共舞》《铜山湖畔的三白驴——关于泌阳驴种群数量锐减及保护对策的研究》等科学微电影作品,使老师们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科学微电影的魅力!他怀着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情怀,念念不忘、鼎力支持着内地和港澳台科学微电影活动在全球传播与开展。
4.考察选定科学微电影价值选题
虽然研修交流的时间短,任务却很重。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每3个老师为一个小组要制作出一部3-5分钟的科学微电影短片。确定选题、创作剧本、脚本、拍摄、配乐、录制解说词、添加字幕等,这是一项千头万绪且工作量特别大的事情。
万事开头难,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制作科学微电影、如何能选到具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姜冬梅院长课堂上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并带领大家到南丫岛进行实地考察,手把手地教老师们如何发现选题,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课堂上和野外考察过程中多了2个人,分别是国王伍德国际学校学术总监Thomas Topham和他的翻译。Thomas 原本认为中国的小孩子们能够学会科学探究,中国的老师们已经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思维固化了,很难再学会STEM的精髓,尤其是难以开展自主探究了。但是他跟随我们上课、野外考察,还在码头等船时参与专家团队和每组老师的选题讨论后,他发现研修班的老师们很棒!
澳门培正中学老师的课题研究导图让他赞叹,上海宋庆龄中学老师的采访让他禁不住对“垃圾桶多少与城市干净与否”侃侃而谈,在夜幕和涛声中兴奋地列举着他到过世界50多个国家。
整整一天的听课、选题考察,虽然很累,但是Thomas 却改变了对中国老师的看法,他相信老师们一定会把在科学微电影课程中学到的STEM方法和感受到的探索的快乐教给他们的学生,他禁不住赞叹:“科学微电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STEM课程!”
5.首映展播科学微电影处女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3日下午2:30,作品首映式准时开始。《小圆桶 大智慧》《柚柑树的“肿瘤”》《岩石上的工程师》《大美之湾》《难取的石鳖》《叶子花》六部科学微电影作品新鲜出炉,可谓是大部分老师的科学微电影处女作。这些作品展现了老师们对生命、生态环保、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的大胆科学探究和创新尝试。
大屏幕上的画面轻巧地切换着,老师们心中却是汹涌澎湃、激动万分,因为作品里倾注了自己近几天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纵使作品还有诸多不完美之处,但是在拍摄制作科学微电影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全情投入、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使用合理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屈不挠的克敌制胜精神,老师们对此深有体会。更难得的是,老师们找回了久违的好奇心,找到了科学创新的冲动。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曾经这样说过。
作为一名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是最有魅力和感染力的。有这么热爱学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究的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何愁学生们不会热爱上科学探究?!何愁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