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首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于2016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在美国波士顿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科学项目参加了比赛。
虽已时隔近1年,首届比赛的盛况依然令人记忆犹新。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教育时报》记者张红梅的采访报道,来感受一下这场赛事的精彩瞬间。
记者题记
“科学探究法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并对我影响深远。”一个好的活动,是对心灵的触动,是把梦想的种子植于心灵深处的触动。种子种下了,收获还会远吗?
“科学微电影活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套完整的具有普适性的科学探究法。”正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大二的吕乐同学,说起科学微电影带给他的收获来深有感触。两年前,他的科学微电影作品《环境噪音PK环境音乐》帮助他顺利地申请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所世界排名前四名的大学。
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梁自成老师告诉记者:“科学微电影的核心是科学探究,就是把论文写在屏幕上,通过更直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次同学们把论文写在美国科学院的屏幕上,太让我自豪了!”梁自成辅导的项目《净水“青云”——水葫芦净污能力的探究》获得了本届最佳科学观察奖,“此次比赛的收获很大,不仅有奖状,还有5000元的奖金,真是太高兴了。同时还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梦想。”
“当一只蚂蚁搬东西,发现无法搬动,那么它就会回巢请求支援,一个不行就两个,直到将那个东西搬回巢为止。本届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和培养科学兴趣的交流平台,就像第一只蚂蚁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财富’,可是以一己之力难以撼动。当我们是一个团队时,就能齐心协力一起搬动这个巨大的‘财富’。交流、合作和探究,将影响着我们自身的未来。相信这个活动的举办,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参赛的学生,还将影响一个时代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态度,改变学生对科学的迷茫,鼓舞学生对未知的发现。”作品获得本届比赛最佳解说词奖的美国中学生高天的感悟,俨然要比她的同龄人深刻得多。
“最大的收获,是我荣幸地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朋友,以及在科学、教育界有着很高地位的专家老师。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学会了团结协作、相互关爱,总是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黄柯霖说,“同时,科学微电影活动还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活动。特别是最后的展播,还没播到我的影片就开始紧张地打抖。一旦经历过后,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这大概是一种成功的感觉。我学会了遇到事情都能更自信、更明朗地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大家从世界各地来到波士顿,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届大赛能成功举办很不容易,现在回忆起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苦有泪的过程。组委会所努力做的,就是希望为全球的青少年科学创客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青少年们来到波士顿这个充满想像、充满科学味道的地方,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把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教育,以及自己的梦想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