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结束在哈佛大学决赛答辩之后,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的科学少年们,又迎来了一场世界顶级的科学分享交流。
大赛第四第五日,麻省理工学院脑科学研究所与科学大师对话、由麻省理工学院脑科学院的科学家引导参观实验室、参观麻省理工科学博物馆、麻省理工科学家的分享座谈、沿着著名的自由之路感受美国历史文化、玩嗨海量展品的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一系列的交流分享活动,再次让参赛师生站在了科学的最前沿,分享到了一道道的科学大餐,立体地、全方位地去感受世界顶尖创新之都的创新魅力。科学少年们的梦想火花一次次、一遍遍地被点燃被加强,远大的目标已经在他们心中树立!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第一秘书、中国教育部处长,郭宇光先生为“第三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创作藏头诗一首。在去参观的车上,郭宇光与参赛师生分享他藏头诗的创作过程,以及他对大赛的感受。
郭宇光先生向大会组委会赠送纪念品
1.与科学大师对话 分享成功人生
“有些昆虫,它们有很复杂的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与脑神经有关吗?”“为什么有些人具有多重人格?”“冥想对大脑是否有好处?”“我们都是中学生,正面临着选择,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建议?”……
麻省理工学院脑科学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活跃。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的小科学家们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情绪,将一连串看似天方夜谭的问题,直接抛给了院长罗伯特·戴西蒙。
罗伯特·戴西蒙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顶尖科学家,他因在科学节目《最强大脑》中担任总决赛的评委而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拥有了众多中国粉丝。
罗伯特·戴西蒙博士首先对前来参加大赛的同学表示祝贺!接着分享了自己成长的经历:“我小的时候喜欢天文,从少年到大学毕业,我的理想从天文学家、心理学家,后来却成为了脑科学家。人的成长中,选择方向很重要。你们要选择自己最最感兴趣、最最有动力的事,让自己享受其中,每天早上起床就有十足的动力。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脑科学研究、选择了教授这个职业,既能做科研,又能教授学生,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罗伯特·戴西蒙博士寄语科学少年
2.参观顶极实验室 座谈分享科学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创立于186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麻省理工学院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位列2016-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工程学世界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二 ,2017-18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工程学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一 ,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截止至2018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1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六) 、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二)。
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学院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四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声誉排名,麻省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
罗伯特·戴西蒙博士所领导的MIT脑科学研究院,堪称“科学界的好莱坞”,40位研究人员中有2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个个都是科学大伽、科学明星。
科学少年们,与罗伯特·戴西蒙博士进行了长达近100分钟的交流分享后,在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Karthik Srinivasan博士、徐浩然博士引导下,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并分享了他们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Karthik Srinivasan博士一再鼓励大家,作为学生,你们能有现在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比赛,起点很高,也十分欢迎以后能来到MIT进行科学研究,更欢迎你们成为我们所的一分子。徐浩然博士介绍了罗伯特·戴西蒙在中国参与创立的脑科学研究室的情况,也希望日后同学们到这里进行科学研究。因研究所的规定,实验的照片不能对外发布,相信科学少年会把这些珍贵的镜头作为个人成长路上的动力保存于心!
接下来,由本届组委会主席张波博士和徐浩然博士的引领,科学少年们尽情地倘佯在每个角落充满了创新之力的MIT校园!
★科学少年随想★
参赛选手 王泓乾
今天有很多事情令我产生了很深入的思考。上午见到了最强大脑的评委罗伯特·黛西蒙,我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的回答令我大开眼界。晚上,来自MIT的徐浩然博士的演讲更是令深思。徐博士是研究自闭症的,我知道了实验室的研究方法,同时也知道了其研究的目的。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是在研究治病的方法其实他们只是在探索问题,根本没有方法去研究进一步的药物,而且,很多人都以为自闭症就是那些有自闭倾向的人,但实际上真正的意义上的自闭症患者是很明显的他们跟正常人不一样,是不可逆的。有些人只是考虑到了表面原因并没有考虑到科学家的感受,也没有想过社会因素。同时我也认为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并不是无用功,如果要更深一步的研究这些问题还要靠我们这一代人。今天也为我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和人生的志向。
参赛选手 张亦菲
来到世界工程学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学院。上午我们与罗伯特·戴西蒙博士进行了一些问题的探究。第一次见到大咖,心里还是有一些小激动的。在我的印象里大科学家给人一种十分严肃,板着个脸的人,但通过今天的接触,我彻底改变了对专家的认识。今天我最成功的就是可以在国际上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天罗伯特·戴西蒙所说的两句话:“创新力来源于丰富的经历,建议多学习艺术之类的东西。”“选择最有兴趣和动力的事情,即使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感到动力十足。做事情时享受其中。”
参赛选手 麦梓澄
早餐后坐上了大巴。一路上都是塞满车却又不混乱。郭宇光先生还在车上给我们读了他创作的藏头诗。
罗伯特·戴西蒙博士给我们上了一课有关人的大脑的知识,虽然来不及找他签名,不过他赠送给每人一只杯子,也有很大的留念价值!继续去参观MIT的各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段的有趣的来由,也许看上去是很标致的建筑物其实这只是学生的恶作剧哦!
跟着团队走走停停,拍拍照合个影,与热情的外国人互动,很疲惫但是快乐着,从中也能获取很多的收益,每一天都是精彩有趣令人难忘!
参赛选手 严嘉伟
今天我们来到了MIT参观,我们还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进行了对大脑研究的讨论会,这番讨论让我们对大脑有了进一步深度的了解。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最重要的培养创新的阶段,我们应该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
我们还参观MIT麻省理工学院,这里的学生都非常具有创意性,学院不会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抹杀,还鼓励学生创意。在这里诞生了许多的成功人士。不过要成为成功人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需要很多的努力和汗水,需要成功的做好很多功课,许多个小的成功成就一个大的成功,很多次大的成功有机会也可能成为一个真的成功人士。
参赛选手 何梓汶
早餐过后继续开启波士顿参观名校之旅,今天我们来到麻省理工学院(MIT)。途中遇到堵车,郭宇光先生利用这段时间跟我们分享了创作的藏头诗,因为讲得太精彩了,本来犯困的我变得精神起来,最后还是用热烈的掌声送给郭先生。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MIT,这里的装饰独特对于学平面设计的我非常喜欢这种设计风格,我最欣赏的是那个大脑,徐浩然博士说这件作品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完成的,哇!真的好棒噢。我们有幸能跟美国科学院博院士交流,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脑科问题,专家非常nice对我们问的问题作出专业的回答。最后,鼓足勇气找他签了名,他还送我们一人一只水杯带回国留作纪念。跟着徐“导游”了解MIT的历史故事!晚上的讲座在临结束之前,听到徐博士说喜欢我们的蚝壳墙,这一刻若不是在公众场合我已经跳了起来,看来我们小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期待颁奖典礼!
摄影:于洲洋 刘海鹏 徐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