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0月1日上午8点

一场别开生面的

网上答辩会

拉开了 

2020

香港-纽约

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的序幕



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内地,以及英国和美国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共172名参赛选手参加了今天第一轮线上答辩。


连续四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今年改为香港-纽约两地网上举行。“美国疫情严重,国际大赛迫不得已从美国纽约迁到中国香港举办。又因香港疫情第三波爆发,国际大赛只好当机立断,从线下答辩改为线上答辩。”大赛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姜冬梅对记者说。



大赛由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共同主办,香港数码港、小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数理化、教育时报、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市教育电视台协办。



记者了解到,这次大赛的线上答辩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为中文答辩,60个入围项目全部参加,选拔其中的20个项目进入第二轮。第二轮为线上英文答辩,20个项目将角逐由Hantec Markets(Australia)Pty Limited赞助的“HMA”最佳奖和关爱奖,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今天第一轮的答辩从早上8点准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才结束,中间只留了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记者在网上答辩现场看到,气氛既热烈紧张,又生动活泼,选手们的精彩回答,让评委们连连称赞。


担任线上中文答辩评审任务的是中国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的开发团队,他们不仅在2006年开发了中国第一套青少年科学影像资源包《打开DV学科学》,而且在2010年发起了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2016年再次发起组织了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他们对每个项目的精准点评和极具价值的建议,让参赛学生和辅导老师及家长们受益匪浅。



担任今天第一轮线上答辩主持的是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姜冬梅博士。



今天是国庆日,在线上答辩现场,当广东佛山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 “长鼻小丑——龙眼鸡体纹与额顶凸的探究”这一组同学们一上线,首先映入记者眼帘是一面鲜红的国旗,不禁眼中一热。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进行答辩,相信今天参加答辩的选手们都会铭记于心的。



“弓背蚁的‘新家’”项目组(陕西西安市高新一中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上答辩,与以往的印象不同,评委们非常和蔼,本有点紧张的心立刻放松下来,评委们引导我们讲出了我们觉得有意思的创作中的故事,让我们受到了很多的激励。

——陈子宇


评委老师的建议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了解到了一些摄影的技巧,引导我们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让我再次领略到了生物的博大精深。

——张育涵


第一次坐在电脑前,从屏幕上与老师进行交流,特别害怕冷场,但老师们轻松的语气和诚恳的建议让我很快放松了下来,在像聊天一样的答辩过程中,我既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认可,又对我们的作品的认知又更深了一步。

——王奕乔



赵鹰(陕西西安市高新一中教师)



受疫情影响,今年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首次进行网络答辩,形式和内容与众不同,印象颇深。


一进入腾讯的网络会议室,五位评委老师的和蔼与热情扑面而来,三位孩子的紧张情绪很快就缓解了。评委们总是用欣赏和鼓励的语气提问,引导孩子们畅谈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时不时地还也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孩子们继续科学探究之旅。


答辩很快就结束了,三个孩子信心满满、十分高兴!我想,经过大半年作品创作的三个孩子,通过今天的答辩获得了“评委观众”由衷的赞赏和诚恳的建议。这一过程带给了孩子们极大地肯定与激励,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继续自己的科学探究之路,而且会越走越远!


黄艳华(陕西西安市高新一中教师)



答辩完后,孩子们兴奋地对我说,评委们很和蔼,这会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容易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孩子们还觉得评委们提出的问题很有指引性,能引导他们去挖掘选题中还可以深入探究的内容。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答辩不仅是评审,也是专家对孩子们进一步的指导。作为辅导教师,我也觉得任何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都是值得赞美的!


李妍(胡宝兴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今天是祖国华诞,还是中秋节,此刻我们刚刚回答完国际赛各位专家提问。蚁狮以其特别的捕食吸引了众多眼球,但更让人好奇的是它的生长过程和周期。我们将继续探究蚁狮的习性和变化的那一精彩时刻,评委牛瑶教授说它有“华丽转身”的那一刻,我们将努力把这一刻展现在大家面前!



李素静(河北衡水中学教师)



答辩中观看各位评委老师提的问题,感到老师们是在对学生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引导,他们给予学生的还有鼓励肯定的态度。学生在答辩中感受到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学习和方法的指导。答辩成为学生提升的最好的学习,疫情让我们找到了新的答辩方式。


我在想如果以后每年的评审都有网上答辩的环节,让每个作品、每位同学都有接近大师的机会,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感谢评委们牺牲宝贵的假期给辅导老师和学生指导!



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参赛学生



评委老师面带微笑和鼓励的眼神给了我最重视的尊重。

——尤晓玲


评委老师为我们提的意见,我觉得我们可以去了解并探讨。

——麦泳琪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一次我们参加了线上形式的答辩,作为我校第一个出场,我们紧张极了。但是答辩开始,看到各位评委老师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紧张的心瞬间放松了下来,让我能自然地回答各位评委老师的问题。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单景瑞


卢伟玲(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第一次参加线上答辩,我们克服了没有设备、Wi-Fi等困难。评委老师们很和蔼、亲切,提问的问题都很专业、贴切作品。同学们虽然有点紧张,但因为都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制作出来的,答辩起来比较自然,把自己感受如实反映。也感谢评委老师们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谭淑芬(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我和学生一起过了一个不一样、有意义的中秋、国庆节。感动,感恩,收获满满



10月3日-4日是第二轮线上英文答辩时间,担任此轮评审任务的是美国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H地球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院的。这些科学家不仅研究成果卓著,而且热爱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他们每年暑假都会邀请高中生到他们的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并且在科普、公共服务等方面多次获得各种杰出大奖,都是非常接地气、有社会责任心的顶级科学家。


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接下来的赛事

青少年们将与来自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们

线上交流科学探究成果

分享科学发现的快乐

收获来自科学家的鼓励和建议



2020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报道↓↓↓


◆ 隆重开幕 | 2020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请继续关注大赛的后续报道


作者: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