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虫 | 第五届中小学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图片

蓝鲸的话


你读中学的时候是否研究过西瓜虫?你都用过哪些科学方法去开展研究?观察法、查阅资料法、对比实验法、野外调查法、标记重捕法……我相信,如果这些方法你和你的研究小组都采用过,那么你们一定像科学家一样对西瓜虫进行过认真研究。广东省佛山市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们的科学研究有板有眼,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对西瓜虫的研究发现吧!                  






  作品名称: 


西瓜虫

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


  作者: 


崔帅(Shuai Cui)、范帝广(Diguang Fan)、谢红(Hong Xie)、何乐怡(Leyi He)、邓煜强(Yuqiang Deng)

  学校: 


中国广东省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Hu Bao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辅导教师: 


何伟霖(Weilin He)、彭端仪( Duanyi Peng)


  奖项: 
2021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HMA”最佳科学表达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专家评语




图片
牛瑶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影片介绍了西瓜虫的分类地位,以及它们与潮虫的区别:在遇到危险时,潮虫会快速逃离现场,而西瓜虫则会迅速蜷缩成圆球形,一副不动装死的模样,卷起来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小西瓜,这应该就是西瓜虫名字的由来吧。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了调查区域内西瓜虫的数量。西瓜虫作为重要的分解者,它分解枯叶,吸收铜、锌、铅等重金属中,无可置疑它是“大自然中天然的垃圾处理器”,因此西瓜虫在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作品达到了人教版的初中七年级生物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水平。


图片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本片观察、资料查找、实验设计和实施都显得严谨(严肃)有余,探究的乐趣和自我实现感表现不足,包括小组成员面对镜头表达的部分。像捉青蛙这种生动的场景,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图片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短片通过外相似找到西瓜虫与潮虫的不同,生动有趣。脚本结构详略得当,配乐也是精挑细选,观察得很详尽。建议学生面对镜头说话时可以切换中景或近景别,谁说话画面中就是谁,剪辑能使画面更流畅。实验设计简洁,但是画面较少,直接使用了图表;青蛙实验也很有趣,缺少了实验的过程。


图片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很佩服这几位小科学家发现问题的敏锐。人们对于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往往很容易忽略。他们从西瓜虫与潮虫的不同入手,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实验等,对西瓜虫的生存环境、特性、习性、行为等进行了探究,让观众对这个常见的小动物有了深入了解。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最精彩或最有教育价值的,是在对原有问题探寻中生发的新问题。小科学家正是抓住了“另一种声音”——西瓜虫是益虫还是害虫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他们没有直接给出是好或是坏,辩证地从事物的两个方面分析了西瓜虫的利与弊:一方面西瓜虫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幼苗幼芽、嫩根等;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分解者——大自然中天然的垃圾“处理器”,西瓜虫又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地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正是这次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最有益的启发和收获。


图片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影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拍摄到了不同形态的西瓜虫,尤其是西瓜虫蜷缩起来就像一个西瓜的镜头,让观众直观地看到西瓜虫的更多细节。由此可见创作团队在拍摄上下的功夫与思考。 

影片的前半部分对西瓜虫做了基本介绍,并验证了西瓜虫适宜的生存环境,这部分是已有知识的阐述,篇幅可以适当缩减。比较遗憾的是,在基本介绍里没有介绍出来西瓜虫的学名“鼠妇”或相应拉丁学名。辅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基本介绍做的更加规范。 

影片后半部分,同学们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了校园里西瓜虫的数量,探究并讨论了西瓜虫是益虫还是害虫,这些都是项目出彩和创新的地方,应适当增加篇幅来叙述。其中,对于益虫害虫的讨论,体现了学生们的辩证思考,这少不了辅导老师的引导。 

影片中同学们思考讨论的过程,是以直接对着镜头说话的方式呈现,表达比较生涩,辅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更活泼的方式展示。


图片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很难想象这部作品的辅导老师是第一次参加科学微电影的辅导工作!从拍摄到剪辑,无不透露出扎实的基本功,相信这跟年轻老师越来越熟悉影视制作有很大的关系,也许将来再做科学影像的辅导老师就不需要再额外教学生拍摄和剪辑了。 

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才是“科学微电影”的核心,而在这个方面,影片也做得足够到位,牛瑶教授竟然直接说:“可以拿来做课件给学生上课了。”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努力!明年再创佳作!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