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组建我国第一支北极科学考察队,并担任队长的位梦华爷爷。1995年的夏天,他们首次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北极点。


早在我国的第一艘极地考察船“向阳红十号”到达南极之前,就有一位中国科学家到南极做过科学考察,他就是位爷爷。第一次去南极是1982年,那时候位爷爷还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地质学家,一脸大胡子黑油油的,看上去很英俊。由于极地考察非常危险,出发前每个人脖子上都要挂上一个金属的牌儿,这可不是为了好看挂的项链,而是在万一发生生命危险的时候,能够让别人辨认出来牺牲的人是谁,所以位爷爷把它戏称为“生死牌”。你看,面对艰险、面对生死,科学家不仅不怕,还非常幽默。正是具备这种不畏艰险、乐观进取的精神,位爷爷和极地科学考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1次到达南极,9次到达北极。位爷爷已经65岁高龄了。同学们,你猜他现在正在做什么?不对,他没有枕在自己以往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准备第10次踏上北极的冰原!

 


用生命追求科学
 

科学家都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即使是牺牲生命,他们往往也要坚持到底。100年前,曾经有两个探险队最先到达南极点,一个是挪威的阿蒙森带领的,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带领的。阿蒙森的探险队到达南极点后安全返回了,而斯科特的探险队却在距离南极点还有4265公里的时候,电动雪橇和马匹坏的坏死的死,可是他们没有回头,而是徒步走到了南极点!当他们筋疲力尽地从南极点返回的时候,又遇到了坏天气,粮食和燃料也用完了。当第二年人们在茫茫雪原上找到他们的帐篷时,斯科特手边是他写的科学考察日记,而且他还拖着17公斤的石头!不要小看这些石头,白雪皑皑的冰原上,它们可不是地上本来就有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的,这些石头就是从太空掉下来的陨石,每一颗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斯科特和他的考察队在又累又饿又有冻伤的情况下,竟然还没有丢掉这些石头。

 

为了纪念斯科特的考察队,更为了让这种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激励大家,后来的科学家们在南极为他们树立了墓碑。这张照片就是位爷爷在斯科特考察队的墓碑前的留影。南极的寒风使墓碑显得更加苍凉和肃穆,但它不会使真正的科学家望而却步,只会使他们心中的科学梦想更加坚定。从拍摄这张照片到今天,位爷爷从南极走到北极,走遍了茫茫雪原,他脸上的大胡子也从黑色变成了白色,但是他不会停下脚步,因为他的心中还有许多科学的梦想。
 

五星红旗飘扬在北极点

在位爷爷独闯北极之前,我国在北极的科学考察还是一片空白。北极的科学、人文和军事价值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我们中国人不能只从资料上了解北极啊!位爷爷心里很着急,他写信给国家领导人,终于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爷爷的支持。他在独闯北极之后,1995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支北极科学考察队。照片上是在天安门前,国旗班的武警战士庄严地将五星红旗授予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

到达北极点队员合影

极地科学考察充满着危险,我们的北极科考队进军北极点的时候也毫不例外地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危险。同学们知道,北极不是陆地,而是大洋,也就是北冰洋。与其它大洋不同,北冰洋上覆盖着厚厚的冰盖,要达到北极点,就要在冰盖上行进。这些冰盖有的连成了很大的一片,像平原一样望不到边,有的形成了冰山,像山脉一样高耸入云。然而,这些冰盖确暗藏着杀机。由于冰盖的下面是海水,海水的运动会导致冰盖突然断裂。有一次,位爷爷带领的中国北极科考队行进在北极的冰盖上时,他们驾驭的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刚刚穿过一片冰原,身后的冰层就断裂开了,海水从断开的裂口中喷出来,直冲向天空。看到眼前的情景,为爷爷他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差一点全军覆没。历尽艰险,位爷爷他们终于到达了北极点。我国对南极和北极的科学考察,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更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同学们,和位爷爷一起到北极去!极地的奥秘正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漫长的黑夜

 

同学们,如果太阳落山了12个小时之后还不升起来,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24小时都不升起来,你仍然处在黑夜中,你会不会害怕?北极的黑夜却要持续上四五个月!北极的全年只有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就是极昼和极夜。位爷爷曾经在北极亲身经历了漫长的极夜。这张照片是经过持续了四五个月的极夜之后,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位爷爷像孩子一样地欢呼起来。

 

不过极夜并不是只有黑暗,它还有非常绚烂多彩的一面。这就是在极地会出现特有的现象---极光。五彩的极光在天空中闪烁,简直就像童话世界一样。如果这个时候有一颗颗流星划过,就更加奇妙无比了。流星往往会落在北极的冰原上,就成了陨石。这些就是位爷爷在北极拍摄的极光照片,那些闪亮的小点就是流星。
 
北极熊遭遇新式“武器”
 

在北极,最凶猛的动物就要算是北极熊了。它们长着厚厚的白色的皮毛,非常保暖,北极的零下几十度的寒风都穿不透;而且它们还是游泳健将,跳到刺骨的北冰洋的海水里,游上几十千米都没问题。北极熊主要是捕食海豹和海象,但是,饿极了的北极熊也会窜到土著居民聚居的村子里来,所以村民们都是有枪的,而且只要出门,写在门上的话就会提示:“带枪了吗?子弹上膛了吗?”

有一次,位爷爷正在自己的小木屋里做饭,他在平底锅里放了点油,在火上加热到油冒烟了,然后磕开一个鸡蛋,只听嚓地一声,炸鸡蛋的香味就从小木屋里漂出来了。位爷爷正在专心地做饭,好像感到有人进来了,他一回头,一个毛绒绒的脑袋已经伸到了他的背后——竟然是一只北极熊!拿枪已经不可能了,位爷爷操起烧热的平底锅就迎面抡了过去。北极熊浑身都是厚厚的毛,要是拍在有毛的地方一定不起作用,北极熊非把位爷爷当点心吃了不可。但是,北极熊的鼻子上没有毛,烧热的平底锅正拍在了它的光鼻头上。北极熊被烫疼了,调转头就逃跑了。它边跑肯定还在边想:也不知这个中国老爷爷用的是什么新式武器?

 
“懂礼貌”的南极企鹅

 

除了北极熊,在南极和北极还有许多友好的动物。比如说南极的企鹅,不仅很友好,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位爷爷曾经遇到一只想到科考队营地参观的企鹅。它对白茫茫的雪地上五颜六色的帐篷很感兴趣,正好遇到了位爷爷,就示意位爷爷它要参观一下,于是位爷爷就陪同前往。到了营地,位爷爷钻到自己的帐篷睡觉去了,企鹅就在外面玩。过了两三个小时,位爷爷被拍帐篷的声音吵醒了,原来企鹅想走了,它要和位爷爷告别,真是太懂礼貌了!等位爷爷出来送它,它才扇扇翅膀再见,依依不舍地走了。
 
极地还有许多有趣的动物,长途迁徙的驯鹿、披着毛毯的麝牛、集体自杀的旅鼠、在北极繁殖在南极越冬的北极燕鸥、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它们都等着同学们去认识、去研究呢!
 
和我们同宗的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听起来很可怕,其实他们是非常友好的民族。而且,据说他们是在远古的时候从白令海峡走过去的中国人呢!照片上两个笑得很开心的小姑娘多像中国小学生啊,他们就是北极的爱斯基摩儿童。位爷爷曾经拜访了爱斯基摩首领,和他们一起去捕过鲸,在驯鹿迁徙的时候打过猎,和爱斯基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说很想到中国来看看。

  

在这100年中,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已经走进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我们就一起跟随位爷爷到北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