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 河南省焦作市实验小学的礼堂沸腾了,时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声笑语,现场的气氛被点燃了!原来是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香港浸会大学访问研究员、郑州师范学院教授,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姜冬梅女士为师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科技创新 放飞梦想》。

 


科技创新  将普通的学生点石成金

如果你在现场,你的心灵将会受到一次次的撞击和震撼!在我们的印象中,做科学是一件很枯燥无趣的事情,是姜院长让大家第一次体会到了做科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姜院长带领学生展开科学探究、进行科学创新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哈哈,你想不想听一听“炸火车的故事”,很有趣哦!这是姜院长最初带领一名叫周远方的学生在探究《“远方3号”环保餐具材料的研究》的项目。

市面上很多用塑料、泡沫做成的一次性餐具,因为很难降解,会为环境带来很大的环保问题。周远方同学就思考能不能把花生壳磨成粉末,再经过高温高压制成一个个餐具呢?在姜院长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就开始了研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到了关键时刻,遇到了困难。由于学校的实验设备有限,如何才能创造合适的高温高压条件把花生壳粉末塑形呢?周远方想到了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把熨斗烧热压在花生壳粉末上,自己站在熨斗上压,压力不够,又拉着姜院长一起站上去进行“人肉实验”;到制造塑料器具厂、铸造厂、锻压设备厂用专业设备进行试验,不是温度太低,就是温度太高,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到了项目申报的时间了,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真是心急如焚!就在这时,周远方同学想到了小时候在老家,经常把圆圆的硬币放在火车轨道上,火车一趟过去,就被压成了椭圆形的金属片,成了小伙伴们心爱的玩具。能不能也把花生壳粉末放到火车轨道上压一压呢?虽然听起来有点危险,周远方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狂热回老家进行试验。“成功了!成功了!”在经历了很多次失败,项目的进展终于有所突破的时候,周远方在电话里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告诉姜院长。但是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进行量化控制呢?周远方同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花生壳粉末放在火车轨道上,用绳子牵引着,自己可在稍远的地方拉着引绳等待,待时间一到,嗖的一拉,就达到目的了。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有个人在身后拍了周远方一下:“嗨,干什么呢,观察你老半天了,要炸火车呢!”周远方就这样被带进了派出所,家长和老师解释了半天,派出所才相信确实是在做科学实验,但是告诫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后不能再在铁轨上做实验了!


 
怎么样?好笑吧!更吸引观众、更为传奇的是北京天文馆的馆长王绶琯院士听说了这个“炸火车”的故事之后,招呼所有的评委都来听这个故事,并感叹不已:“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未来的科学家!”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了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第一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的二等奖第一名,周远方同学代表96名参赛选手在人民大会堂讲话。她的发言中有两句话成为了本次活动的经典:第一句是“老师说让我坚持下去!”,第二句是“这次活动改变了我的一生!”

周远方同学已经从一个爱科学的“假小子”长大成为一名科技哲学专业的博士,并且成为了高等院校的一位受人尊重的女讲师,姜院长可谓点石成金!姜院长辅导过的学生都是来自最普通的家庭,她像妈妈一样悉心地指导着孩子们,陪伴孩子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从市级、省级以及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上,获得了多项大奖,甚至在美国举办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ntel ISEF)上,也展示出了独有的风采,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这些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思维,提高了科学素养,懂得了如何管理时间、空间、财物、朋友、情绪,形成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国内外著名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等,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都凭借着自己的创新能力迅速崭露头角。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贝瑞特博士曾经说:“那些在工作中充满热情的科学教师,他们的奉献精神使教育模式焕发了神奇的魔力!”为了实现自己科学教育的梦想,姜院长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科学教育团队,编写了自己的科学教材,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热情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也将自己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探究当中,投入到自己的所爱当中,将普通的学生点石成金!

焦作市实验小学科学微电影社团的团长陈汉锋同学代表全体师生为姜院长献上了鲜花,姜院长和科学微电影社团的全体师生亲切合影,学生们也纷纷请姜院长签字留念。


 
科学探究   打开两厘米、深挖两英里
 

焦作市实验小学是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最早在河南开设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在王思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微电影社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进入选题和深入开展探究的攻坚阶段。姜院长在演讲之余还特意安排时间,为各个小组的辅导老师和学生耐心地讲解了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可实施性的建议。科学教育崇尚的是“两厘米宽、两英里深”,说的就是让孩子们从身边发现一个小问题,然后深入地探究下去,一直向下挖,挖到水,挖到宝藏。姜院长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希望每个小组能够确定一个题目,深入的探究下去,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小科学家。”





起草科学教材  引领几代人探索科学

偶然间发现,焦作市实验小学选用的科学教材,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正是当年由姜院长起草大纲并参与编写而成的。本套教材的精髓是“科学探究六步骤”,希望孩子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




姜冬梅院长可谓是一名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热衷者与开拓者。她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博士是这样评价的:“姜冬梅,虽然你科研做得很出色,但在中国少你一个科研人员影响不大;可如果你不做青少年科学教育,那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无论读博士,还是做教授,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20多年来姜院长深深地热爱着青少年科学教育这个领域,在国内和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中,从最初的运动员,到后来的教练员,再到国际裁判员,最后成为今天的组织者,乐此不疲,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每一个科学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放飞自己的梦想!
 
由香港青少年科学院主办的香港“青少年科学微电影”夏令营,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游学夏令营,这是一个用2周时间可以影响人生20年发展的夏令营。

夏令营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带领营员们走进大自然,激发起营员们的科学灵感;在科学家的引领下,享受科学的奥妙;在与名人的交流中,启迪人生的智慧;在拍摄剪辑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