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大拇指和别人的不一样,有着一个扁扁的、短短的、不怎么好看的指甲盖。我就长着这么一个大拇指!”姜院长翘着大拇指让大家看。“这种拇指叫什么名字呢?哪些人长了这种拇指呢?”同学们顿时都疑惑了,目光立刻聚焦到姜院长的身上,希望能够尽快揭开谜底。




3月31日下午,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香港浸会大学访问研究员、郑州师范学院教授,香港青少年科学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姜冬梅女士,受河南省郑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邀请,来到了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简称“桐淮小学”),与学校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分享她《科技创新,放飞梦想》的科学教育活动成果与师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姜院长的"神奇手指"的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的听众。




科学探究 成就自我


姜院长的报告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组成,生动形象,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故事,让同学们明白了,一个又一个以前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少年”身上,他们能做到的,同学们也能做得到。



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这种拇指叫杵状拇指,和遗传有关。这项科学发现,是姜院长十几年前辅导的郑嵩岳、耿洁、杨平3位高中生完成的科学研究项目《“杵状拇指”是否与遗传有关》。

为了搜集事实证据,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3位同学鼓起勇气敲响了47所学校的大门,虽然很多学校将他们拒之门外,却没能阻挡住他们继续探究的脚步与热情,最终敞开大门的有17所学校。他们对这17所中小学的12180名学生利用抽样调查、绘制家谱等科学方法,对杵状拇指的性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同时,他们为具有杵状拇指的40个家庭绘制了谱系图,并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了杵状拇指是由多个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状,并在人群中有约为百分之二的相对稳定的出现频率的研究成果。

2002年,杵状拇指研究项目获得了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英特尔”英才奖,并在2004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ntel ISEF)的科学盛会,获得了大奖。 



学生通过比赛获得荣誉,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比获奖更为珍贵的是:从发现选题到开始探究,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到获得意外之喜,从遇到困难心灰意冷到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从国内比赛到国际比赛,从面对答辩略显羞涩到对答如流、侃侃而谈,从与科学少年的交流到与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面对面交谈,这一路走来,3位同学已经脱胎换骨,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他们的天空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宽阔!

经过不懈地努力,杨平同学攻读了法律专业,现在一高等院校就职;郑嵩岳同学已经获得了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就任于香港一家国际医药设备公司;耿洁同学获得欧洲最高奖学金——“玛丽•居里奖学金”,在世界最著名的工科顶级院校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攻读博士。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姜院长带领学生做科学探究的故事还有很多,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成长自我、放飞梦想的故事也很多。同学们,加入科学探究的队伍吧!或许你将成为下一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哦!

得知姜院长要来郑州做讲座的消息,2015香港“青少年科学微电影”夏令营初级班的营员王泓帆同学一家人,专程来到现场,希望能够再次聆听姜院长的科学教导。王泓帆同学还专门为姜院长献上了礼物——烙画葫芦,祝愿姜院长桃李满天下,福禄安康。


科学创客,落户桐淮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桐淮小学,荣获过“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郑州市十佳科普教育学校”的称号, 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科技活动比赛中屡创佳绩。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创新,桐淮小学特别荣幸地邀请到姜冬梅院长为学校的科技教育顾问,胡秀春校长为她颁发了聘书。同时,桐淮小学也将成为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在内地的第一所"科学微电影创客基地"。


成功的秘诀:投入你的热情

桐淮小学是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最早在河南开设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的学校,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与实践,各个小组的探究题目已基本选定:有研究灰喜鹊的、研究节气的、有研究垃圾回收的,还有研究一种专门净化环境的鱼“清道夫”的,并且已经开始了拍摄,搜集了不少视频素材。为了使项目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姜院长在报告会后,与各个小组的老师和学生就科学探究和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姜院长还告诉同学们成功的一个小秘诀就是:“热情、热情,还是热情。”生活处处是科学,只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眼睛,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再拿出自己足够的热情来探究、拍摄,一定能制作出一部优秀的科学微电影作品。


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想尽快成为姜院长的学生,方法很简单,报名参加我们的科学微电影夏令营吧!跟随姜院长的脚步,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