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宝星职校”)的大礼堂沸腾了!“第三期科学微电影开班仪式”暨“第二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颁奖礼”在这里举行!周强同学做为优秀科学微电影学生代表发言!

周强连续两年参加了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学习,和他的小组成员拍摄制作了3部科学微电影作品,并在“第二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简称国际大赛)”和“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简称国内大赛)”上夺得了大奖!什么是科学微电影,在拍摄制作科学微电影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周强在宝星职校“第三期科学微电影开班仪式”暨“第二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颁奖礼”上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点击箭头可观看视频)

各位尊敬的领导、嘉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今天能够以一位参加了两届《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学习的师兄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感受。

首先我想告诉新同学们的是,你们正在参加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如果你坚持下来了,那么你会发现,你被无形地改变了。表现在什么方面呢?你会前所未有地、认真地去完成你的作品。你们的很多师兄师姐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经常这样说:“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做过一件事!”你会意识到,在小学和初中不被重视的科学课,在科学微电影的课堂上,却让我们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科学微电影是什么?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说,科学微电影就是把科学论文搬到屏幕上。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带着你的时光宝盒,也就是摄像机,去拍摄记录下你的探究对象和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并剪辑制作成一部5-8分钟的视频。

周强和小组成员在拍摄科学微电影

我一共参与完成了3部作品,分别是《水乡的保护伞——多水闸体系》《桑基鱼塘——昨天 今天 明天 》《给汽车戴“口罩”——发明汽车纳米催化剂口罩 》。我在探究“水闸”的时候很懵懂,不知道该怎么做;当探究“桑基鱼塘”时,我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思考问题时会更加全面深入;在探究“给汽车戴口罩”时,带给我的则是创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这就是青春里最美好的成长!

点击箭头可观看科学微电影《水乡的保护伞——多水闸体系》

周强和小组成员制作的科学微电影作品在国际大赛和国内大赛上进行展播

有人会问,你们学这个有什么用处啊?经常花费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当然是有用处的,否则为什么姜院长和她的团队会不辞辛苦地来到我们学校带领我们学习了两年?否则为什么我会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感受?我们正值青春,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在你参加科学微电影学习之后,你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奖项,不仅仅是老师和同学对你的刮目相看,更多的是自身的成长。成长体现在哪里?你会发现,“科学探究六步骤”会融和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考虑问题时不再片面,而是更有深度;你为人处世时不再那么锋芒毕露,而是善刀而藏。这些就是科学微电影带给你的成长。

宝星职校师生制作的科学微电影作品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奖项和奖金

在今年赴美国波士顿参加国际大赛时,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刘鼎博士了解了我们的探究项目后惊讶地说:“你们的作品简直能与我们的科研相目相媲美,我对你们已经路转粉了!”虽然我们知道他在鼓励我们继续把科学探究做得更加深入,同时也对我们的努力给予了肯定,我们将会继续发扬“两厘米宽,两英里深”的科学探究精神,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继续远行!

国际大赛答辩现场内外

请允许我们再次为我校在国际大赛和国内大赛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希望参加第三届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师弟、师妹们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宝星职校争光!





在波士顿参加国际大赛期间,周强和小伙伴们的靓丽风采


(完)


自2015年10月至今,在香港慈善家胡宝星先生和胡韵琴女士的资助下,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和宝星职校携手,成功开设了《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帮助学校培训120名学生和40名辅导老师,共完成40部科学微电影作品。在2016年、2017年美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上,宝星职校的作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科学微电影团队已经成为宝星职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在师生当中产生“蝶变效应”。第三期《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已经开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到了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去,他们的科学探究热情已被点燃,相信来年能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