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朴的玩具——泥咕咕 | 第二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一种古朴的玩具——泥咕咕》是2007年暑假拍摄完成的作品。2008年1月,这部作品参加了日本“第六届全国儿童科学映像祭”,并获得海外特别奖。

这部作品在科学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青少年创作的第一部科学影像作品,也是“中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资源包开发”课题组收录的第一部经典教学案例,在《打开DV学科学》教材丛书中被反复用到。

让三位科学少年不曾想到的是,他们的作品虽然粗糙,却拉开了中国青少年科学影像创作的恢弘序幕。



完整视频在这里 

↓↓↓ 



作品名称: 一种古朴的玩具——泥咕咕

作者:姜思涵(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黄艾伯(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张溪典(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辅导教师:张倩  刘旭东

奖项:
2008年1月 日本东京“第六届全国儿童科学映像祭” 海外特别奖




时隔十多年再看这部作品,首先应该肯定当时迈出的第一步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探索。片中的科学少年张溪典十多年后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媒学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影视创作者,并多次获奖。这其中有《泥咕咕》这部作品埋下的种子,更有执着地坚守和不断地努力。而片中的另外两位科学少年也分别获得美国和加拿大著名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的硕士学位。一部青少年科学微电影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对三位少年的人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短片选择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现场考察和动手体验的方式探究了泥咕咕的制作工艺流程和发声原理,同时,通过人物采访的方法,介绍了王蓝田宋学海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生动地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包含的丰富的STEM+内涵,即科技、技术、工程、数学,以及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
 
用科学探究纪录片的形式,不仅可以真实地记录下很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同时也能保留下来这些民间艺人创作时的珍贵镜头。在这部作品完成两年后,片中的老艺人王蓝田就与世长辞了。很庆幸三位科学少年当年采访过王爷爷并拍下了他创作“生肖猪”和“生肖马”的精彩场面。
 
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急需用科学影像的创作方式永远保留下来。从创作上进行反思,每一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需要聚焦选题,提炼选题中蕴含的主线和主题,在题材的选择上更要打开思维和创作的灵感。在科学影像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既有科学探究的目标,也有科学探究的过程,更要融入科学探究与小科学家、艺术创作与民间艺人的关系,建立全面的作品构架。同时,在影视手段的运用中,注意解说词、同期声、配音的情绪、调性、动画、图示等的综合运用,才能呈现出一部完美的科学微电影。
 
短片解说词不够准确,前面用第三人称“他们”,后面却用了第一人称“我们”,应该统一。解说词中有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可以删除,如“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解说词用一种“腔调式”的表达,掩盖了藏于民间的乡土文化的生动和真实,也没有了鲜活。配音员普通话标准流畅,但是科学纪录片中的表达应娓娓道来,调门要平稳,避免“咬牙切齿”发音时过度发力。
 
王爷爷捏泥咕咕的过程一直是俯拍,建议多个机位、多角度拍摄,学会运用中特全景别,比如特写王爷爷的面部表情神态、手艺特写。仅凭解说词的感叹、情绪的高扬,不能代替生动、鲜活的画面。



精 选 留 言

陈潘航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零二中学


看完这部科学微电影感触很深,我从小在河南长大,但是却是第一次听到泥咕咕这个词,不禁有些汗颜。啥也不说,我看完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入手一个泥咕咕玩玩。这部作品更是精妙,流畅的配音和典雅的配乐结合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这也是我看过的作品里第一部有同期声的作品,探究过程很真实,泥咕咕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惊醒了我,现代少年对手机的痴迷程度太高,以至于现代少年很少了解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拍摄王爷爷讲述的过程中,解说的声音盖过了王爷爷的声音很可惜。如果是直接放王爷爷的原声会不会更好一些,整体上感觉很好,拍摄的也非常精彩,没有抓拍到几位手艺人示范时的神态确实算是个遗憾,但是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路和探究逻辑却充分的展现在里面。客观的来说,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张高畅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以前见过泥咕咕,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吹哨的玩具,通过观看科学微电影,才知道它的名字是泥咕咕。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工艺,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看似普通的小小工艺品,需要挖泥、打碎、和水、打泥、阴干、烧制好、上色喷漆等工序,工艺流程繁琐,更让我们去珍惜这些民间传统工艺,让它们更好地发扬、流传!



王馨曼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泥咕咕真的很有意思,我之前见过,但是没有玩过,我都不知道,泥咕咕还能吹响呢。观察泥咕咕的哥哥们,很荣幸能去王蓝田爷爷的家里,看王爷爷现场制作泥咕咕。制作泥咕咕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做泥咕咕的整个过程都很有趣。看了科学微电影我也想动手试着做一个泥咕咕 。



沈千雅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泥咕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特色,如今已被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微电影中大家积极的探索泥咕咕的制作过程,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使他们能在中国,在世界里流传。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希望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珍惜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推荐阅读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