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小火山|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三位只有10岁、12岁和14岁的小姑娘,分别来自美洲和澳洲,都非常希望有机会研究海洋生物。她们组成了一个探究小组,在香港的海边发现了一些酷似“小火山”的生物——藤壶。这些生物有坚硬的石灰质外壳附着在石头上,长年的风吹浪打都不会把它们粉碎。为什么藤壶会如此坚固呢?是否和“火山形状”的结构有关呢?能否发明一种藤壶仿生房屋来抵御飓风呢?她们要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让我们跟随三位小科学家的镜头一起去研究吧!











作品名称:《海边的小火山》


作者:丛越熙(Rancho Lab School, USA)、丛越昭(Dana Middle School, USA)、梁嘉琳(广州爱莎国际学校)


辅导教师:赵锋力


奖项:

2019年10月 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2019年 四川成都·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一等奖




选题很小,但是很有意义。短片中三位小科学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海边居民熟视无睹的生物藤壶,她们对藤壶耐海浪冲刷的坚固特性深感疑惑,提出了可能与藤壶的“火山形”结构有关的猜想,并根据藤壶外壳结构特点展开了研究。 


基于她们自身的数学和几何知识的限制,她们观察出藤壶火山结构的三大特点,上小下大而不是上大下小,圆锥形体而不是方锥形体,藤壶壳壁是管状结构。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对比实验,从承受压力实验和阻挡水流实验中得出,藤壶的结构更具耐受性,从而设计出未来的建筑结构。全篇思路清晰、线索明确、实验设计简洁,能说明和解释一定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和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科学探究时,最重要的是学会探究的方法。很多孩子都止步于观察与提问,但三位小科学家的整个探究过程相当完整,尤其是能够利用生活中简单的工具,手工制作不同的模型进行了多次对比性实验,正向实验、反向实验,并从物理学角度进行喷雾验证,还制作了动画模拟,有了一定的数据后,又制作了仿生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实验。整个过程看似孩子们在快乐地做手工,其实展示了探究者比较清晰的科学思维路线,还隐约体现出一定的材料与工程观念。最后,小科学家们提出了未来的探究方向,尝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显示出了小科学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海边的画面漂亮,展现了香港海滨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展现了想做海洋生物学家的三位小科学家在大自然研究中积极向上、专注认真的态度。 


短片采用了英文解说,翻译后配中文字幕的形式。解说简单直接,较口语化。这样一个生动的研究课题,如果小科学家能够一边出镜一边讲藤壶的特点和自己的想法,那么观众会更加有带入感。录音中出现笑场的部分,应该毫不犹豫地剪掉,并重新录制。




 李仪萱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区小学部


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中有一些不起眼的事物,它背后往往都有许多的道理。例如藤壶,一些驻扎在海边的“小火山”,通过研究,小科学家发现藤壶的形状和大小有利于它们生长在海边,可以帮助他们减轻海浪的冲击力,下大上小既不麻烦他们进,又可以增加承重力。选题虽小,但是内容很大。他们还想到利用藤壶的形状可以建造海边的房子,不被台风刮倒或摧毁,希望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徐尔东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区小学部


小科学家们首先在海边发现了火山状的藤壶,并取回样本带回实验室,并考虑到如果藤壶的形状从上小下大变为上大下小会不会能捕捉到更多食物。但结论告诉作者们,这是不能的,因为这样的话稳定性就会减小。小科学家们考虑到海浪去拍打藤壶时,如何去减少海浪对藤壶的冲击力,结论再次证明,只有上小下大的形状才能减少冲击力。最后作者们总结了每年建在海边的房子都会倒塌一部分,如果学习藤壶的结构建造房屋会不会减少房屋倒塌呢?科学微电影告诉我们,科学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实验才会有发现与收获。


 王鑫龙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通过这部科学微电影,我了解到藤壶虽然很小,但它们非常坚固。看似弱小的东西,可能有坚强的力量。我们可以向藤壶学习,帮人类建造房子。我想还可以模仿藤壶的形状做个碗,这种碗不容易打翻。只要发现其中奥秘,就可以为人类服务。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