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生桥之谜 | 第五届中小学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图片

蓝鲸的话


先有树,还是先有桥?树帮桥,桥引树,树和桥已经融为一体,实在难以回答先有谁的问题。但是张亮老师和周洋老师辅导的科学探究小组非要揭开“树生桥之谜”。是老师痴迷这个问题,还是学生痴迷这个问题?一部优秀的科学探究作品背后,一定有对科学探究痴迷的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岭南水乡,和张亮老师、周洋老师的研究团队在树生桥上相遇! 






  作品名称: 


树生桥之谜

The Mystery of Tree Born Bridge


  作者: 


李锦旺(jingwang li)、廖天文(tianwen liao)、高福龙(fulong gao)

  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Hu Bao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辅导教师: 


张亮(Liang Zhang)、周洋(Yang Zhou)


  奖项: 
 2021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HMA”热爱家乡专项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专家评语




图片
牛瑶 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这部微电影介绍了顺德容桂镇容里社区著名的树生桥,树生桥是网红必去打卡地。影片介绍了这座桥的历史,全方位拍摄了这座桥的结构。这座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和典范。


图片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本片探究了一座独特的桥,但探究深度和广度都嫌不足。在探究深度层面,树生桥和当地人文传统的关系研究得过于表面,在探究广度上,树生桥采用的技术和盆景制作的关系,以及植物根、枝干的方向性与其结构关系都是有价值的探究细节。拍摄画面构图和曝光控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图片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

神奇现象引发好奇,团队的发帖是个惊喜,反映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影片在拍摄上,画面少细节。在找到记载的书籍之后,影片风格就以介绍的为多,探究的少了。一贯到底的钢琴曲湮没了划船的生动、发现桥下秘密的惊喜。树生桥现象背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能工巧匠的独具匠心,是保护与建造的完美结合,作品对主题的挖掘已经触碰到,却没有抓住点题。 


图片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为了探究树生桥的秘密,这组科学少年们,遇到了很多人生中第一次要做的事情:在政府论坛发贴、去档案要戴口罩扫健康码、多次向树生桥管理处请求协商、学习划船……他们都耐心地做到了。这些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实践中才得到锻炼和提高。 

短片中,科学少年满脸汗水认真拍摄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同学们探究精神的真实写照。片尾对实行振兴乡村战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呼吁,彰显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感。  

同样是桥的研究,在科学探究的方法上,建议本片向《百年眷恋——金鳌桥》学习,把研究做得更深入和规范些。  


图片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这部作品的选题很有特色,树生桥是怎么形成的? 

接着问题,辅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突出探究树生桥形成的原因,例如:榕树根的生长有什么特性?人们利用了什么方法才引导榕树根过河?榕树根过河花了多长时间?人们何时在榕树根的基础上建造了桥梁?目前的树生桥在力学上如何保持稳定?  

辅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或示意图做解释,这样从有特色的问题出发,做有深度的探究,最后落到可持续发展。 


图片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这部作品的两位辅导老师每年都能制作出2-3部的科学微电影作品,不仅高产而且质量过硬。就拿这部作品来说,从问题的导入、分析、实地拍摄、查阅资料得出结论,层层深入,科学思路清晰明了,将一部人文类型的主题用科学的思路展现出来,环环相扣,这就是掌握了“科学探究”思路的辅导老师作品,怎么都不会跑偏。如果在拍摄树的时候再多注意一下曝光的控制,让树和桥能够更加突出在画面中就更加完美了!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