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四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蜗牛、螺、蛞蝓,你能分辨清楚这些小动物吗?让三位科学少年仲家瑞、张亦菲和张凯告诉你怎么辨别吧。这些软体动物,他们了如指掌,不仅知道它们的名字,还知道它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呢!他们甚至大胆地提出了蜗牛可以指示环境好坏的观点,你同意吗?看,他们正在实验,不如我们一起加入探究吧!




作品名称:《软体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作者:仲家瑞(上海市大同中学)、张亦菲(河南郑州第十九中学)、张凯(河南孟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辅导教师:蓝高龙


奖项:


2018年10月 美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 “亨达” 关爱生态环境专项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2019年 四川成都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一等奖



本片中的三位科学少年善于从身边去发现选题,他们在常去的公园发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现象“环境不同,蜗牛的生物多样性程度就会不同”。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三位小科学家反复调查了香港的不同公园,并且设计了实验寻找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最后,他们提出了蜗牛、螺、蛞蝓这些软体动物可以作为环境的指示生物,并且给出了环境优劣情况下,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有一定的数据支持,结论合理,创新点明确。

 
解说词写作文采飞扬,配音流畅,个别字发音需要注意准确,还需要注意节奏的调整。片名不聚焦,“软体动物”范围太大,建议加上限定词。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有些表述不准确,如,“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都是绿化”“清晨所带来的露水”。注意尽可能少用“进行”,如,说“实验”就可以了,不要说“进行实验”。
 
本片结构较为完整但缺乏特点。影片对两个公园的各种蜗牛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验证找到了不同蜗牛对环境的耐受程度规律,转而将其作为标志物,科学逻辑和思维清晰明了。怎样让这些科学表达更加精彩?建议在对比实验时,可以增加同期声的表达;在采访路人、不同的公园地点时,可以设计主持人出镜,介绍地点、环境的不同;并且,画面中有与蜗牛的亲密接触,这都是非常生动的环节,剪辑时应当保留探究者或好奇或惊喜或淡定的现场表情。
 
人们总是说生物的多样性,平时可能体会不到。看完此短片,便会体会深刻,因为仅仅是香港的几个公园,仅仅是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就会如此地丰富。小科学家们探究的虽然只是小小的蜗牛,但他们却能从蜗牛一族与环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放眼到人类,放眼到地球。这种大社会、大人类、大地球的意识,是小科学家对地球的终极关怀,这是科学微电影活动的教育魅力所在。




 樊珈羽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校区小学部


通过观看这部科学微电影,我才知道蜗牛原来有这么多品种。原来树栖蜗牛的耐酸型这么低。虽然它们都是蜗牛,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通过实验总结出了蜗牛们耐酸的程度和适合的环境。我觉得这部科学微电影不仅有价值,还很有趣。


 赵湉茜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通过观看这部科学微电影,不同的蜗牛不同的特点。还可以通过蜗牛来判断这个地区环境是好坏。


 张妙涵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科学微电影让我知道了蜗牛、螺等软体动物会因为环境的好坏而有所差异。


 崔家源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通过科学微电影我了解到了家燕的生活习性,也感受到了不仅人类之间存在于家庭温情,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这种温情,真正理解了万物皆有情的道理,希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点击链接
观看更多科学微电影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